人氣社區

十個買到好宅的機會 <1>
來源:作者:股票上市公司基泰建設總經理馮先勉博士 資料來源:住展雜誌
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目前的住宅數量正處於一個供過於求的情況,台灣地區的住宅自有率也早已超過百分之八十五,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買到一戶好的住宅,卻仍然困難,這可由消基會的糾紛排名中,與購屋有關的糾紛,總是居高不下,可見一斑。對一般購屋大眾而言,要用什麼方法才能選到好宅呢? 每個人都知道好的建設公司才能提供好宅,但哪一家才是好的建設公司呢?各種浮面的消費者調查總是以印象分數居多,鮮少實際購屋的經驗,且不正確的品牌觀念,往往會以知名度或廣告量做為判斷依據,當然無法選到好的建設公司,自然就不易買到好宅! 以下十個重要參考指標,是能協助我們增加買到好宅的機會: 1.愈有歷史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與其他商品不同,其好壞往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完全「了解」,而在這段「了解」的時間中,有些建設公司早已消聲匿跡,因此,有歷史的建設公司,自然成為選擇好宅的第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釵h消費者往往以所謂的「保固期」做為判斷建商負責任與否的標準,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所謂「嫌貨才是買貨人,計較才有履約心」,有釵h一案公司,或是歷史不長的建設公司,動輒打出五年保固,甚至十年保固的「噱頭」,企圖讓釵h初次購屋的消費者安心,但是,等到問題真正出現了,釵h建設公司早就已經停業或是消失了,所謂的保固期再長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存在就是保障」,當釵h次地震、天災發生時,有些大樓或公寓遭到破壞,只要是當時的那家建設公司還存在,總會出面協助,甚至協助重新改建的,亦不乏其例,因此,選擇一間有歷史的建設公司,是增加買到好宅的第一個機會。通常有歷史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指標上就具有較優勢的地位。 2.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較能提供好宅 第二個重要的參考指標,是要買長期只用一個名字推案的建設公司。釵h購屋者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購屋時,建設公司往往告訴他說是「某某公司的關係企業」,或是「某某機構旗下的子公司」,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例如節稅),所以才用不同名字,可是等到發生了問題要去找該公司負責任時,那家有名的公司卻拿出一大堆證明文件,說明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各公司是獨立經營,互不隸屬,亦互不保證,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只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了。 一間負責任的公司,一間講求誠信的公司,當然是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因此,當購屋者要選購房屋的同時,一定要要求該建設公司提出過去的業績供參考,而且是同一個名字所推出的個案,如果能夠提出的業績愈多,而且過去的記錄愈好,該公司提供好宅的機會自然就會愈大。 3.坪數愈一致的社區,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所謂「百萬選屋,千萬選鄰」,好宅的鄰居素質比產品本身的優劣還重要的多。為了要有好的居住環境,必須要注意三件會影響鄰居素質的指標:第一,是社區(或大樓)內戶數的多寡。釵h建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創造最大利潤,動輒推出數百戶的大社區或是造鎮計畫,當社區的人數愈多時,鄰居素質就愈不容易維持,距離好宅的標準也就愈遠。 第二,是社區(或大樓)內房屋坪數的多樣性。釵h建設公司為了順利銷售房屋,而將房屋的坪數設計出多樣性,從小坪數到大坪數都有,房屋坪數種類愈多的社區,其鄰居素質自然愈不齊質,距離好宅的距離也就愈遠。 第三,是社區內原地主戶的數量。當一個社區裡,原地主戶數愈多時,社區內鄰居素質自然就愈不容易維持,近年來台灣地區有釵h都市更新的社區,其內老地主的比例都不低,未來當房屋興建完成之後,鄰居素質的差異性,將會成為影響其無法成為好宅的重要干擾因素。 以國外的經驗,如果一幢大樓只有一個所有權人,而所有的房屋都只能用租賃的,這種型態的房屋其鄰居素質最容易維持。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如:「新光傑仕堡」、「基泰世紀羅浮」),其鄰居素質必然不低,但是因為一整幢大樓的總價格必然不低。所以,除非是極有財力的財團,否則就必須是非常有募資能力的建設公司,在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通過後,REITs顯然也是一種可以協助達成好宅目標的重要方法。但無論如何,一幢大樓(或社區)內,坪數愈一致,成為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十個買到好宅的機會 <2>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