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物價飆升 房價欲小不易
來源:文章來源:住展雜誌
人民的基礎生活, 不過就是食衣住行, 但是現在已經來到, 沒有什麼不漲的新年代; 營造成本更是節節攀升, 房市呈現房價欲小不易的盤勢了。 迎接二○○八年來臨的最後一季,終將在漲聲四起中劃下句點,食、衣、住、行、育、樂,在第四季繼續飆升,打開新聞,每日報導的焦點,就是某一類的民生用品又要漲價了,行政院主計處在十一月初公佈的物價年增率,甚至創下十三年的新高,狂飆到百分之五點三四。 這是油價準備上衝百元大關前,民生物資的反應之一,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更在媒體公開預測,認為明年的油價可能會繼續上漲突破百元關卡,進而在每桶一百美元至兩百美元之間游移。 我們寧可相信這是較為悲觀的預測,試想,現在油價不過是由每桶五十多美元上漲至近百美元,社會的承受力便如此脆弱;如果真的如預期,油價繼續上漲到一百五十美元或是更高,民眾生活將如何自處?屆時,所有所謂的「合理性」論述,將被拋出腦後,眾人關心的,勢必將移轉到,「如何因應」的新議題上。 在這一場關鍵性的變動中,房地產當然不會缺席。 物價漲是國際趨勢 跟去年比較起來,其實台灣今年前三季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和其他亞洲國家相較,其實並不算低,從成長率來看,台灣僅次於中國大陸高居第二(見附表一);但是十月份的CPI卻大幅上揚,學者研判主要是因為從八月到十月的連續颱風,使得蔬果類價格高漲。 另一個原因則是國際大宗蔽咻瘙※的式A主計處表示,年初到十一月,小麥價格翻漲一點六倍、玉米及黃豆漲約七成,大宗蔽型狴龑銃i口的台灣,自然是無法自外於這波原物料的洶洶漲勢。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則表示,蔬果價格的翻揚還算不難解決的問題,隨著農委會的調節措施及天候漸趨穩定,價格自然會平穩下來;但其他包含食、衣、住、行等各類民生用品價格水漲船高,卻是具有「僵固性」,一旦上揚,就很難再往下調整,也就是說,這波漲幅的『作用』,是在『墊高基值』,這才是長期看來最值得憂慮的問題。 另一位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也認為,這一波物價上漲跟往常的通貨膨漲不大一樣,主要是由於全球產品的供需雙方劇烈調整,造成過程中價格大肆波動的情況。陳教授認為這反映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他建議大家應該要有新體認,學著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去適應新的時代,而不能只仰賴政府扭曲市場機制,或是濫施補貼政策。 是的,如果價格上漲並非季節性因素,而是結構性因素,那麼價格的「僵固性」就會愈明顯;簡單地說,就是日後價格下跌的機率愈小。基於產業屬性,房地產更可歸類於「高僵固性」的產業,比較其他產業,短期的價格波動率算是偏低的,只是波動影響的金額較龐大。 土地成本換算房價 台灣都會區房價在這幾年內大幅飆漲,直直向上攀升,尤其以精華所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最為明顯,新推建案房價漲幅大約都有三成至五成;但是相對於區域的家戶所得,在同一時間內當然是追不上房價。問題是,所得追不上房價,究竟是房價的問題,還是所得的問題。 房價的結構主要是由成本及利潤所構成,剖析房價的合理性,就得要看看,是推案的成本增加所致,還是因為建商獲取「超額利潤」,才導致房價節節攀升的。 房價究竟是如何計算的呢?永慶房屋代銷部協理王財旺表示,一般成本中以土地所佔成本比例最高,台北市約可佔六至七成,台北縣約為四成至六成。 以台北市住三(建蔽率為百分之五十,容積率為百分之二二五)土地為例,一坪土地約可建三坪建坪,包括陽台、梯間、屋突、機房、地下室停車場、停車獎勵等,以及其他可爭取的容積獎勵。 也就是說,如果土地購入成本每坪一百二十萬元,每建坪中的土地成本約為四十萬元,每坪造價約十二萬至十五萬,所以營建成本(土地加建物)就大約要五十二至五十五萬元,若再加上廣告銷售成本(含人事及管銷約百分之十),經營利潤約一成至兩成,底價大約在六十二萬到六十八萬左右,開價就約在七十萬至七十五萬之間。 以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乙案為例,二○○六年八月底以每坪約一○一萬購入住三土地,隔年二○○七年二月,便以每坪七十萬元開價銷售,這樣的價格是否合理?以住三容積率換算的土地及建物成本約為每坪五十萬元,管銷及利潤若以兩成計算,成交底價約為六十萬出頭,加上一成左右的議價空間,因此七十萬的開價並不為過。 其實從土地成本換算房價,雖然有跡可尋,但是實際上並不如想像中簡單,因為其中夾雜著複雜的可用容積,包括使用分區混合(例如一塊建地整合住三、住三之一,或是為特定區用地有特別的容積規定),或是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容積移轉等等,真正很單純以一般使用分區興建者其實反而少見。 再以今年下半年最熱門的內湖五期重劃區為例,今年七月初土地標售再度創下新高價,容積率為百分之二二五的一般住宅區,若以其中最高價每坪一一八萬換算,如果建物每坪造價設定為十五萬,並根據一般非特別的容積獎勵計算,排除容積移轉,未來這塊地的預售案每坪開價約在六十至六十五萬之間,應該算是最為合理的。 土地建材成本高漲 所以從超額利潤來看,顯然建商並沒有佔到便宜,根據建商購地成本換算,其實目前台北市預售屋開價並沒有不合理;當然有部分財力雄厚的建商,早早就已經買好地在養地,隨著時間先後不一,購地成本差異很大,當然是愈早買愈便宜。 因此若是以這兩年的購地成本,評估目前開價,顯然並沒有價格過高的問題,至於更源頭的土地價格,這就更難討論了,畢竟土地買賣的市場,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寡占市場原本便沒有太多合理性的討論空間。 若從營建成本的角度來看,建商反而可能是受害的一群,王財旺協理表示,包括鋼筋、水泥這些原物料,只要上漲一倍,每坪成本大約就會增加兩萬至四萬元。 從二○○五年年底,每公噸鋼筋價格約一萬三千多元,到二○○七年十一月,每公噸價格已經上漲到兩萬零五十元,而且還不斷飆升中,兩年漲幅高達百分之五十,再加上中國大陸水泥價格飆漲,帶動台灣水泥行情,第四季水泥價格醞釀由每公噸兩千一百五十元,上漲到兩千四百元,漲幅高達百分之一一點六,預拌混凝土也是蠢蠢欲動。整體算起來,這幾年原物料價格上漲,反應在預售屋及新成屋的行銷單價上,大約為一成左右。 王財旺並表示,除了原物料價格上漲之外,工資成本增加也是大問題,過去的臨時工每天行情大約是一千元,這幾年由於營造工程多,工人不好找,價格普遍上漲到一千五百元到一千六百元,有時磚工一天兩千元都還找不到人,工資成本增加一半以上。而且不少好師傅都已經轉往大陸發展,好人才難尋也是一大問題。 適應高房價時代來臨 嚴格說起來,這波房地產價格上揚,真正的關鍵點還是在土地價格飆漲,土地成本是墊高房價的主因。在市場供需的角力中,土地買賣算是另一個層級,一般消費者不易觸及,直接關聯性也不大,但是受到的影響卻是最深遠的。 誠如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的說法,當「僵固性」高的物價上漲已經成為事實時,接下來的重點,已經不是去討論成因為何,而是應該要積極尋找出路,思考要如何適應現在的外部環境。 房價高,面對這個事實,想要繼續住在市中心區,就得要有新的財源,來平衡新增支出;如果沒有新財源,就只能犧牲時間換取空間,往市郊或外縣市,換取同樣生活空間品質,找一個看好的潛力區,以長期自用等待增值,在等待同時積極累積自身的財富,迎向下一波,只要有準備、有計畫,有屋的距離並不遙遠。 更多房地產文章,請參齒礄i雜誌318期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