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監工DIY }了解地質,選擇安心好屋
來源:新聞來源:住展雜誌
打從民國五十八年開始,預售屋機制在台灣,已有逾三十多年的歷史。購買預售屋好處多多,但是預售屋有一項優點,經常為大眾所忽略。那就是─監督營造過程。 是的,預售屋多半在未開工前即推出銷售,雖然也有部分個案邊建邊售,但住戶還是可以把握施工期,監督整個營造過程。監督,雖然是一項很專業的學問,但如果民眾能夠把握住幾個大重點,監督施工其實也沒有想像中來得困難。 為了讓購屋大眾了解自身權益與營造過程的監督重點,「住展雜誌」特別採訪了目前負責數十個建案的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陳聰亨建築師。自本期起,以系列方式,告訴您工程監督的重點有哪些。

工程監督學問多

<針對監督,上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陳聰亨建築師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道出監督的困難度:『監督需要很多專業知識』。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由社區住戶組成監造委員會,並且委託專業人士,如: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建築師私人事務所或公會代為監督,才是最健全的監督機制。 不過,目前這樣的監造方式並不多見,恐怕購屋人還是得自立自強,懂得一些基本的監督重點,對於未來要居住數十年之久的住宅,總是比較有保障。 一般工程的施工進度,不論是SSC鋼骨結構或是最常見的RC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各種測量、地位確認無誤後,施工第一步驟都是整地、開挖地下室,購屋民眾泰半也會將監督焦點,放在地下室開挖。但是,陳建築師提醒購屋民眾,選擇好的地質,是更重要的第一步。

把關地質第一步

地質,也就是土質本身的條件,對於日後建築物的『立基』是否穩固,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中紅土、軟礫石、黏土都還算是不錯的土質,如果是砂質或爛泥就比較不理想。因為砂質遇水容易軟化,對建築物結構安全威脅極大,而爛泥不消多說,自是比較不理想的土質。 舉例說明,河川沖積平原,在土質軟硬度上相對較軟。而桃園台地的紅土土質比較堅硬,就很適合貍苳l。此外,部份重劃區因過去經常是農田或行水區,在先天的地質結構上也多半較鬆軟。 雖然土質先天不良,但建商還是可以做到『後天加強』,針對地質先天的不足,運用各種方法予以改良。例如基樁深入岩盤,增加地基穩定度,或予以改良土質。此外,在地質較鬆軟之區塊,連續壁的深度也很重要,最好可以深入不透水的黏土層,以保障日後居住安全。購屋民眾在研究地質好壞之餘,更應檢視建商的『地質改良』工作是否確實。 由於不同區域的小環境地質均不相同,想要了解每個小環境的地質,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您對研究地質有興趣的話,不妨透過網路查詢相關學術單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人人聞震色變,對於基地本身的地質條件,要求更加嚴謹,對未來的居家安全保障也就更大。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