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建築大賞} 東華大學校區──東方極限及洄瀾
來源:資料來源:木馬出版社《台灣的世界級》圖片提供:大元建築事務所
自由之旅 如果生活失去靈魂的自由,享受不到自然的天籟,感受不到浪漫,看不見美,找不到呼喚,體驗不到熱情,聽不到平靜,搜尋不到生命動力,那麼,該是讓自己離開一下到處走走的時候了。旅行除「到處走走」外,還可從中重新打造自我。在傳統旅遊裡,旅人從中獲得的不外乎身心鬆弛和見多識廣。旅行中所感受到的氣息,不僅是「外在」環境的瞬息萬變,也包括「內在」心情的起伏變化。所以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這是從旅程中獲得的瀟灑。 花蓮 天地之間的廣闊,需付諸行動才能了解。台灣東部的「花蓮」,是把自己延伸於此地的東方極限。花蓮古稱「奇萊」,「奇萊」兩字是「薩奇拉雅」的諧音;「薩奇拉雅」傳說是阿美族的支系(也有人說是平埔族),世居花東縱谷北端,所以就以「奇萊」命名。現在地名「花蓮」,是由舊地名「洄瀾」轉換而來。「洄瀾」源於兩百年前初來花蓮移墾的漢人,他們見本地溪水奔注、海浪衝擊作縈迴狀,遂稱其為「洄瀾」。這是同時包含形聲和象形、生動而美麗的名字。「東華大學」正位於花東縱谷平原上的花蓮縣壽豐鄉,校區遠離市塵,空氣清新,景色秀麗,是適合學術研究及勾起生活回憶的大學。花蓮校區面積251公頃,位於地勢寬廣的綠色平原,是東部太平洋沿岸學術發展的重鎮。 記憶盒子 打開記憶的寶盒,總會撥動人的情緒。校園是最好的記憶存筒,時間及氛圍都被徹底簡化,人與人的情感也如此純粹,清晰可辨。 有沒有這樣的夢:通往對面理工學院的小路已經湮滅,找不到小童的花園、大宴和伍寶笙的池塘;校園蓮花池邊,學生三三兩兩或談笑或讀書……。鹿橋的《未央歌》,像是大家的校園記憶寶盒,存有無限的殘影記憶,也如黃舒駿的「未央歌」歌詞,一次次反映著大學生生活的浪漫及回憶。 校園的美麗傳說 遺世獨立於花東縱谷的「東華大學」,1992年校園設計公開競圖,由賴朝俊和「Moore Ruble Yudell建築師事務所」贏得首獎,並為校園規劃總配置。校園規劃意在:一、具有莊嚴、紀念性的中央校區;二、多重空間層次密集、聯繫性强、有利系院間協調合作和分享資源的學院區;三、鄰里分明,院落井然的宿舍區;四、活動性高的運動區。整體校區在架構上綿延不斷;在建築上,各個學院性格分明,分區清楚;在景觀上,採自然與人工協調,遠山與湖光並蓄。 •校園開放空間 整體校園被分成中央軸線系列,以及學院的院落部分。 •中央軸線系列 在大基地上建立方向感和區位感,中央軸線可建立易於辨識的建築物配置架構。中央軸線以校園主入口和迎賓廣場為起點,中央廣場在行政大樓的後面;廣場四周相鄰的各個學院:圖書館、綜合大樓、國際會議中心及大禮堂,為全校教學及學術研究的核心。 另一是學院與學院間的開放空間:開放中仍具備多層次和多樣化的樣貌。每個學院的第一進都有個前庭,這是與中央廣場連結的空間,也是學院入口的意象;第二進則是主景空間,有個幽靜而有趣的中庭花園,每個學院的中庭花園氣息相通,連結成可供課間休憩散步的花園帶;第三進是服務空間,是服務動線和腳踏車動線的所在。戶外的開放空間,不僅具備弁鄔囥M主題性的意義,而且是大家的社交場所。 •綠帶空間  校園的戶外空間,包括體育場、操場等運動空間,沿著河道和綠帶,向東延伸到學生活動中心,這是為了讓師生社團活動集結便利。綠帶向南,連結到教職員和研究生宿舍的社區中心廣場,再與河道在迎賓廣場及大水域的人工湖面交會,舒緩了中央廣場的嚴肅感,並添加一絲親切的自然氣息。 •建築量體的計畫 將大學城比作象牙塔,是因為這裡可以築夢、聚集美麗的傳說。最初的校園建築規劃,摻入了一些人性化的空間類型,為日後參與校園規劃的人設計時的參考原則。例如,一個理想的中庭,可以提供四季有陽光有陰影的處所,並賦予空間多種不同的社交弁遄C •瞭望塔 如果在獨立院落的建築群中,設置高塔式的地標建築,就可以縱覽校園周圍的地區,並構成校園的天際線。 •戶外空間 為了與其他空間相連,中庭的戶外空間偏南,以獲取冬陽;藉由單邊走廊,還能創造出會呼吸的空間;建築量體盡可能分段,以創造通風的路徑;建築元素有中斷的量體、高塔、階梯狀的造型、退縮的拱廊或陽台等,利用重複性的組合,達到繁複的空間變化效果。大學城雖算不上是烏托邦,但多少是理想的聚落和築夢的場所。 教職員第一曙U 「東華大學」位於台灣東岸的花蓮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規劃之初,校方特地開挖一個人工湖,就是為了讓校區景觀不會顯得太過單調。「教職員第一曙U」位於人工湖畔,依空間的需求區分成兩個量體。曙U部分配置於湖面較廣的右側,教職員休閒中心則置於進深較大的基地左側,主要是基於人車動線和景觀的考量。兩個量體間,有釵h半互外的廊道相連,在視覺上,仍屬於同一棟大樓。同時,為了強化曙U的休閒弁遄A姚仁喜建築師在湖畔設計了階梯及廣場空間,將水的視覺弁鄐庤}闊性導引到廣場。斜屋頂的設計及外牆使用較鮮豔的塗料,乃配合校園綱要計畫的要求,塑造出與眾不同的校園風格。 理學院 「理學院大樓」是由物理系所、化學系所、應用數學系所組成,除了系所各自使用的空間外,藉由正方型走廊量體框出的共用空間,一方面表達出理學院的向心力,一方面界定了理學院的共用入口和活動場所;在配置上,可感受到一系列正方形體、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組合。第一進的方型中央廣場,為學院共用的封閉型廣場,除平日供學生駐足閒談外,亦可舉辦大型活動;第二進為幽靜有趣的中庭花園,作為實驗室師生課外休憩的場所。理學院的燈柱塔樓,是你眺望花蓮溪入海或奇萊山積雪的最佳據點;兩座山脈和木瓜溪,是校外山水,也是校園風光。 文學院 顏色,是喻肇川建築師為文學院所穿上的、最具文學質感的衣裳。建築採用的是傳統的紅、黃、綠等顏色,還有細部木構造的形式、中庭圍塑的空間感,並以塔樓的形式,對應校區各個聚落塔的造型,呈現出知識燈籠的意象。 學人第一宿舍、短期教授接待所、幼稚園、社區活動中心 其實這樣的大學,不是一座封閉的學術殿堂,也不是遠在東部的異鄉,而是生命中的另一個家鄉。來到這裡,首先要建立認同的心理。大學之前的學習,是灌輸,而非自發。但身為大學生,意味著要學會獨立生活和思考,向知識的源頭求知,承擔成人的責任;大學的知識旅行,則是串起生命大道,給我們機會找回自己。所以生活的配備是重要的,如「學人第一宿舍」、「短期教授接待所」、「社區活動中心」、「幼稚園」、「校長宿舍」、「兒童遊樂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意境不在室內,而在窗外的藍天峻嶺。黃昏時在華湖邊,與環頸雉、野兔,與蛙鳴、鳥叫一起溫習課業。清晨,當你的宿舍房間灑進陽光,這是島上的第一道曙光。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