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建築大賞}台灣的世界級
來源:木馬文化出版 <台灣的世界級> 策劃 劉克峰
這是一本講述建築的書,講的全是台灣世界級的建築。我們透過這本書,看見台灣新風貌,除了驕傲,更增加我們的購屋品味。世界級如此,台灣的建築物更該如此。 自一九九○年以來,台灣社會已然產生很大的改變。在社會環境上,先是延續了一九八○年代末期因解嚴而產生的社會鬆動,又一次激起台灣的社會活力(相較於過去台灣社會所擅長發揮的經濟成長能量);然而緊接而來的政治選舉(1992年總統直選,1994年台北市長民選)、經濟不景氣、地震天災等因素,導致台灣社會的不穩定狀態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然此同時,台灣實質環境也正醞釀著一種「新的」「在地的」可能,自1996年由陳其南先生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以及宜蘭由日本建築師「象集團」完成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改造工程,在在說明台灣在地草根性實質環境上的潛力。 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雖然是台灣自有記錄以來,史上最嚴重的地震災害,對社會也產生極大的衝擊,但是緊接而來的救援行動及復建工程,尤其是由教育部范巽綠次長所推動的「新校園運動」,將一批地處偏遠、物質條件不佳、因地震而全毀的中小學,透過一批台灣新秀建築師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而一一獲得重建。相對於前述的社會不穩定,這些既是社會,又是建築的實際工作成果,似乎也貢獻了安定社會的積極力量。 但是,台灣建築發展顯然不應該僅止於此,也釦畯怚H九二一災後重建試煉了我們的應變能力,從而獲得了些釭澈H心;然而在「平常」時期,我們究竟有什麼機會塑造我們的「建築傳奇」(legend)? 三年前,北京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場以兩岸青年建築師為主要對象的研討會;會中,當台灣的建築師展現出如前述的災後重建成果時,對岸的建築師所展示的是,重建其失落已久的商業市場的建築。這是個兩極化的成果展示,兩個不同的議題對兩岸而言,都是當前的重要課題,沒有對或錯的問題存在。但是當中國大陸以商業市場著手,試圖展現其始於二十世紀末的建築傳奇而欲邁向世界舞台之時,台灣卻相對處於一種力道不足的狀態;即使2004年年底,我們現在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台北101大樓,台灣的整體建築發展,仍處於世界的邊緣之中。 其實我們應該這樣理解,所謂的「建築傳奇」,應該是一種長期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的成果;「建築傳奇」必須具備良好的建築品質,而且需要建築師個人在設計議題上的關注及下奶牷C「傳奇」,其實就是一種時間經驗的累積成果,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建築要邁向世界舞台的必要基礎。 從上述這個角度來看,地震的災後重建成果,雖然在此地形成了一股力量及信心,但是這股力量似乎缺乏正確的導引,對現時的台灣建築發展而言,這項成就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我所期待的是,由這個事件所形成的整體典範,而非個人明星式的影響,但是我仍認為,這股力量值得重視。這股力量,相對於災後重建的被動作為,宜蘭在台灣二十多年來的蓬勃發展中,一直扮演著積極、主動且持續貢獻的角色,此即一種傳奇之始。 在宜蘭,我們看到地方建築師集體一致地為專業理想和品質而努力不懈,這當中雖然仍不可免地要有創造力十足的建築師和作品,但是宜蘭的整體建築水平,對形成一種「傳奇」之所需,已達到了初步的要求。以本書的編輯為例,宜蘭的建築地圖已自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的傳統台灣地理分野中,獨立出來,可見其份量。宜蘭的經驗傳承,將呈現其對建築自主性的要求,將建築視為提升生活和環境品質的要項;因為重視建築,而為缺乏經濟基礎的宜蘭「增加」一份少有的獨特感,我認為這是一種傳奇的開始。 本書共收錄了四十二件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一時之選。每件個案都有參與建築師在台灣現實社會環境中掙扎後的成績,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持續關心和注意之處。這四十二件作品所可能形成的一致性的基調是什麼?對於形成一種傳奇而言,也酗@時之間並不需要太多的「量」,但是一定要有「質」。我認真地期望,透過這四十二件作品的「質變」所可能於日後所形成的「量變」! 本文摘自<台灣的世界級>台灣的新建築傳奇  撰文: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吳光庭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