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三少四壯集---關於台北的往事與奇想
發表者:朋友  發表數:-17 IP:61.216.217.* 2001-10-31 18:06:42

三少四壯集---關於台北的往事與奇想

◎漢寶德專欄


一場颱風豪雨把台北淹了,也淹掉了台北人的萬丈豪情。市長馬英九以下,
人人都垂頭喪氣。嘴裡說要趕快恢復光榮的台北,心裡卻沒有把握。說著說著,
第二個颱風又來了。上天簡直是打落水狗嘛!若真的再來一場同樣的大雨,大家
都要考慮移民上海了。

窗外的急雨令人感到大自然的無情。台北地區在過去三十年的開發惹了神怒
了吧!這使我想起一段往事,一段奇想來了。

三十年前,台灣尚是聯合國的會員,當時經建會的前身經設會中,有聯合國
派來的都市計畫專家,在記憶中,這些專家不見得非常高明,可是在他們的領導
下曾制訂了一個台北市的發展計畫。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與大自然抗衡。

當時的台北,敦化南北路以東尚是農田,北到士林、南去永和都有出城的感
覺。專家們所看到的未來的台北市為一圈綠地所環繞,這些寬廣的綠地,他們稱
之為氾洪區。台北盆地本是一個大湖,經過長期的淤積才形成陸地。但是大雨來
的時候仍然是一片汪洋。因此在台北盆地建城只能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建築,要為
洪水留下足夠的空間,才能氾濫而不成災。平時這片空地就是公園、農田與樹林
,西方都市計畫家稱之為綠帶。

這樣規劃,台北的人口成長怎麼辦呢?要在綠帶的外面建造衛星市。在當時
曾準備先開發林口新市鎮,很可惜,這樣的構想不為地方官員們接受,他們一時
看不見洪水的威脅,又禁不住地方政、商勢力的壓迫,怎能眼看與台北市連接的
昂貴土地被劃為保護區?因此林口的開發失敗了,台北縣境內的氾洪區被全面開
發。台北市及其郊區因此隨時都會受到洪水的侵襲。為了減少災害,建造了數米
高的擋水牆,設備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抽水站,可是仍然經不過納莉颱風一擊。

二十幾年前,台北的發展計畫已經確定要用人力來抗衡水患,我就發過一次
奇想。既然我們捨不得劃定氾洪區,台北的安全無法保障,應該把台北市設想成
在湖面上建造的城市。也就是建築的活動盡量向高處發展,除了在地勢較高的區
域外,一律把地面層當成空地。街道分為兩層,地面層走汽車,高出地面的一層
走行人,商店就設在上層。平時是人車分道,洪水來時,地面可供氾洪,街道可
以泛舟。

我這個奇想當然不足為外人道,但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可以創造全新的
都市環境。其實在二十世紀的二○年代,法國建築大師柯比意先生就著書建議把
巴黎市改建架高的大樓。他想到是大地回歸為綠地。這當然無法為熱愛古老巴黎
又沒有水患的法國人所接受。用在沒有什麼重要史蹟的台北市,再考慮傳統市街
的觀念,台北市民應該沒有理由反對才是。可是這種瘋話只能偶爾在課堂上說說


後來大家都談捷運,我是唯一不贊成在台北建地下捷運的人,並曾在天下雜
誌著文反對。我並不反對台北市建造大眾運輸系統,而是反對花大錢建在地下,
所以李前總統做台北市長時,倡議木柵線建輕運量高架道,在一次聚餐的機會便
問我的意見,我立刻表示支持。我主張在台北市建輕運量高架捷運網,是與高架
商店街的奇想一致的。很可惜,交通專家堅持要把木柵線改為中運量,幾座大而
無當的車站,把復興南北路破壞了,台北市建造了世界上最愚蠢、最昂貴的捷運
系統,不過是為了解決市郊發展區的問題,幫助建商創造利潤,對於住在台北市
內的市民,幫助是有限的。既然建了,偶爾被洪水淹沒,也是在預料之中的。

柯比意先生曾說,建築不是一種職業,是一種機智的習慣。所以建築家創造
性的思考只是好玩的,永遠無法為政、商的當道者接受。這是建築家的宿命。

回覆者:kuohua 發表數:-17 IP:211.72.147.* 2002-08-13 14:59:27
其實利用提出"人工地盤"的觀念
將人行活動與車行活動分層隔開之構想
早在數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了
甚至以此為中心構想而做的都市設計也有出現
柯比意不但想出高架之高速公路下作成住宅大樓的構想
英國也曾經為倫敦規劃衛星市鎮時規劃出HALOW新市鎮
就都是採用人工地盤設計觀念惟構想的典型規劃

但是,後來發現要大範圍做人工地盤不但不可行,而且很失敗
尤其在大都市越來越明顯的使用分區管制下
少了車輛經過,那些夜間沒有商家開店的人工地盤
一到夜裡幾乎成為犯罪溫床和流浪漢,遊民集中地
而企業團體商業公司評估後也不認為好而願意進駐
英國就有整區都市更新採此觀念而最後沒人要去的惡例
警力要照顧下層交通執勤及人工地盤上層之治安執勤
將要花費雙倍的人力和精神,結果當然是玩完了
最後證明大規模的都市人工地盤....只是建築家的奇想罷了!
考量到治安,經濟,管理,建設費用,都市防災等其他層面
其可行性也就實在低多了
自然不能怪沒有政府要再做這種規劃

不過如果人工地盤只用在小範圍,例如幾個小街廓,商店街
例如用來串聯商業區的幾家購物中心或百貨公司
那國外倒是有相當成功的例子,這點倒是不用懷疑的



※ 本討論文章係由該作者擔保其合法性,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