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高市標售土地 再見盛況 |
發表者:倫語 發表數:33 IP:114.137.17.* | 2009-09-17 15:36:54 |
//版主內容 ?>
高市地政處十六日進行今年第三季開發區土地標售,[轉載] 高市標售土地 再見盛況[url=http://www.eyny.com/viewthread.php?tid=3774826][轉載] 高市標售土地 再見盛況[/url]伊莉討論區[url=http://www.eyny.com/]伊莉討論區[/url]競標者眾,售出八筆土地蜷蜞蝕蜵,蜺蜲蜢蜦金額高達十八億四千多萬元,創下六年來新高蜚蜴蝂蜭,慪慛慖慡其中第五十四期新博段標出每坪六十一萬元的高價,高出底價百分之七十六慳愨慒慟,戧戫截戩可看出景氣逐漸復甦。 |
回覆者:johnson 發表數:553 IP:125.230.69.* | 2009-12-09 09:34:10 |
《被刪的帖》 http://blog.sina.com.tw/4167/article.php?pbgid=4167&entryid=593972 據報載,行政院把提供平價住宅列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的重要項目,營建署初步擇定機場捷運沿線的林口、南崁和桃園航空城附近三處百餘公頃土地,興建平價住宅,當地土地市價每坪約10萬元。淡海附近也是營建署考慮興建平價住宅的地點之一。 因應北台灣高房價,行政院已決定一方面蓋平價住宅、社區,增加供給量,讓青年夫婦買得起房子;一方面明年2月繼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補貼,及中低收入戶住宅補貼。 官員指出,未來興建的平價住宅社區將不只一個,希望透過區段徵收方式取得土地,讓年輕、所得不高的人買得到房屋。至於如何興建、購屋者條件等原則,仍待跨部會協商。 初看內容,我不禁為吳揆的冒進捏一把冷汗,我對政府興建的國宅一向不看好,原因是貪污及沒有老闆的興建者所製造的住宅”絕對”是最低品質最爛的住宅,其次考慮經濟效益則應獎勵民間興建,而非政府興建!我在蕭萬長任閣揆時即提出看法,謹供參考,希望吳揆不要重蹈覆轍: ....................... 當前經濟對策會議之我見 這篇文章寫於1999年,當時投書中國時報,晚上報社編輯打電話來核對我的身分,說房地產的看法真有見地,打算隔日見報,並稱讚實在寫的太好了。沒想到隔日只刊出不太重要的股市部份約五百字,至今仍然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文雖是幾年前寫的,但證之現今台灣,仍然............. 据 貴報載蕭內閣將於下週召開「當前經濟對策會議」,本人不揣淺陋,特就股市及房市提出淺見,或可提供內閣一些參考: 一、 股市僅是經濟櫥窗,代表經濟現象或癥兆,反應的是整體經濟的表現。故整體經濟本質的改善才能根本影響股市。政府在去年底動員﹝甚至威脅﹞財團及金融機構護盤,可以預見將坑殺這些護盤資金及眾多散戶投資人,執政諸公,於心何忍? 股市被認為是政府抽頭的賭場,願賭服輸乃是天經地義的事,大部份投資﹝機﹞人賺錢多歸因於自己眼光獨到、操作高明,虧損時卻要歸咎政府,實在是政府未真正負起維護市場秩序、懲罰不法交易,甚至執政黨﹝台灣最大財團﹞私心自用所致。政府實應多就整體經濟著手改革,而非汲汲營營於股票指數的浮沉;近期上市公司若有護盤行為均加劇其危機,不護盤而專心本業者則較不受影響,豈不值得深思! 二、 房地產之所以有今日「慘」狀,政府和業者均有責任: 政府方面: ﹝一﹞ 一仟五百億優惠房貸根本無法改變供需失調的本質,對不良建商提供茍延殘喘或脫產、投機的機會,該爆發的危機祇是延後顯現而已,並未消失;壓迫業者降價對多數業者而言更是昧於事實,目前餘屋多之建商早已在成本邊緣作戰,情況較佳的建商的投資報酬率也多在6至8%而已,面對政府如此壓迫情何以堪! ﹝二﹞ 政府欲以一千兩百億元推動「眷村改建方案」很值得檢討。長期以來,政府所興建的住宅均是品質、規劃及維護管理最差之代名詞。以供需觀點分析,一千兩百億很差的房屋供給有什麼價值可言?若停止供給,改發代金給眷戶,由眷戶自行選擇市場上適當的房屋,可以造成的效應估計:一仟兩百億﹝減少供給﹞┼ 一仟兩百億﹝資金供給﹞除以三十%﹝自備款﹞=五千兩百億。這種足以改變供需狀況的政策才足以實質帶動房市。若由族群融合的觀點論之,眷村同胞不再聚居竹籬巴之地,打破族群隔離,不是政府應有的眼光與作為嗎? ﹝三﹞ 容積率管制如果是好政策即應立即下令全面實施,,否則每謠傳一次即造成搶建,相信此時宣布全面實施是最不會引起搶建的時機。過去數度謠傳卻無疾而終。據云有政商勾結情事﹝大地主在選舉時支持,當選後以此回饋﹞亦值得檢調機關留意此事。 建商方面: ﹝一﹞有人說,台灣的建築若如建商廣告所說,那麼台灣的建築應該是世界第一的吧!由此可知,台灣建商多數仍停留在自吹自擂、誇大其詞的階段。根據消基會申訴案件的統計,購屋糾紛已連續8年蟬連冠軍,為什麼消保法及公交法已實施多年,此種現象不減反增,值得省思。 ﹝二﹞建商因循過去狂飆的經驗,未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結果市場充斥了大量設計欠佳、品質不良、機能不全等不健康、不舒適的房屋,為都市水泥叢林多增一份虛胖,毫無價值。 ﹝三﹞建商對市場敏感度及分析判斷能力不足,多數人云亦云,盲目進行投資,在高度財務槓桿原理操作下,風險更高。 ﹝四﹞銷售制度不良:代銷制度曾創造房地產市場的高潮,卻也是當今重大的致命傷,透過過度包裝,代銷人員口中傳達的是連自己都不信的產品,這也難怪預售市場已面臨信心危機的嚴冬。 ﹝五﹞建商心態宜端正:甚多建商了解產品存在諸多瑕疵,但面對購屋者之異議往往視若無睹,甚至不惜與消費者興訟,難怪房地產業之形象如此低落! ﹝六﹞建商文化素養有待提升:居住是人類最重要的需求之一,理應也是文化的一環,但走在台灣街道上,您可曾感受到某些文化存在?財大氣粗的富商或許也可代表某種文化,但與實際文化之落差,何其鉅大!? 以上謹提供蕭內閣參考。長期以來,政府經常針對一些『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身為黎民百姓眼見政府被利益團體、財團甚至是執政黨本身之利益所包圍,無法做出正確有遠見的決策,令人遺憾。難道,台灣真的沒有人才嗎?寄望蕭內閣下週的對策會議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對策。 十年前的論述竟還如此具參考價值,印證了歷史是不斷地重複錯誤的事實! 聰明(有人說是滑頭)如吳揆很想創造些政績,但如果還是不脫民粹、無能印象,我想我們期待下一個閣揆、或下一個政府..... |
|
※ 本討論文章係由該作者擔保其合法性,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