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內容 ?>
黃樹德/北縣報導
搶救淡海新市鎮,捷運淡海線起死回生,行政院九月核示改採高架輕軌興建,造價可望大幅下降,每公里工程費預估只有原來中運量的二分之一。
配合淡海新市鎮開發,捷運淡海線早在民國八十一年即完成可行性研究,內政部營建署開會後決定採中運量高架系統興建,並於民國八十八年送交通部審議。由於政府財政快速惡化,加上無迫切需要,交通部最後只建議加開接駁公車替代,並未核定該案。
新市鎮滯銷 政院謀解套
台灣房地產民國九十二年開始復甦,土地交易迅速加溫,以台北縣政府為例,最近兩年就售出逾四百億的土地,連滯銷多年的三峽台北大學城者都熱賣,可是由營建署主導的淡海新市鎮仍然乏人問津,土地交易一點起色都沒有,即使花大錢委託民間協助標售,成績也不理想,最後只賣出三筆。為了解決淡海新市鎮土地滯銷問題,營建署積極爭取捷運淡海線敗部復活,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曾親赴現場了解。
縣府交通局證實捷運淡海線最近確實有新突破,行政院九月十四日核示改採輕軌高架方式興建,並責成內政部、交通部研究以民間參與BOT方式興建的可行性。
淡海輕軌總工程費約73億,路廊與中運量捷運相仿,從捷運淡水線紅樹林站分出後,沿登輝大道北行至淡海新市鎮後左轉,全長7.5公里,沿途共設9站及1個機廠。
交通局官員指出,輕軌工程費遠低於中運量捷運,平均每公里造價只要10億,僅為後者的二分之一,政府財政負擔可大大減輕。
中運量捷運系統容量每小時2萬人次,但輕軌相形失色,以台北市政府規畫的信義線高架輕軌為例,每小時僅5千到1.5萬人次。全球目前有400多條輕軌正在營運中,多數是採平面興建,與一般道路共用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