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上班族購屋心得!!! |
發表者:上班族 發表數:12 IP:220.130.146.* | 2007-10-18 17:12:19 |
//版主內容 ?>
看了小套房的議題幾天 |
回覆者:上班族 發表數:12 IP:220.130.146.* | 2007-12-21 16:36:54 |
回覆 空頭房市 於 :2007-11-16 23:57:33 的發言內容
看多了多空文章當一坪700萬, 家庭所得120萬, 這區域談都不用談, 但看一看環境, 享受一下一坪700萬的周邊環境, 也是不錯... 來換換口味吧∼ 家庭所得120萬為何要去買一坪700萬呢? 原文所提的量力而為相當重要呢! 車位問題就不討論了 有錢有需求的人就買 不需要的就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了 重點是時間是公平的 通勤花十分鐘跟花兩個小時 都是六點下班的人 過的生活大相逕庭 選擇性也完全不同 如果金錢可以買到時間 我真的覺得很值得 房子歸於需求時本該當做負債 只是一個支出項目 既然是支出當然量力而為 購屋貸款不要輕易覺得負擔的起 估算還款能力不只是前幾年 買房子前 要確定從開始到最後都不會有付房貸的問題 雖然 這是最難的一環 但是也相對最重要 我家庭所得是120萬 經過計算能負擔的貸款是600萬 兩人生活實坪需求15坪 其實我想一般首購族應該都差不多 在這樣的條件 台北市的精華區還是買得到房子的 不要眼高手低去看一堆有的沒的絕對沒問題 還是那個原則 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願意用多少努力來換怎樣的生活 住台北市沒想像中那麼難 有工作需求盡量選離工作地點近的地點 每天擔心算計房價不如多換點時間 累積自身的能力來因應萬變的社會 能不能這個問題是相對的觀點 第一次買房子就想買市中心40坪當然不切實際 但選個15坪棲身等待未來的跳躍絕對沒問題 要換屋的人需求在不一樣的層面 說穿了不過需求不同而已 其實房價不管是高是低 都不過是市場機制 適合你的跟不合你的總是存在市場 端看用怎樣的態度面對 空頭這篇文章我相當認同 認清現實真的很重要 評估真的負擔得起的總價才買房子 要是真的沒能力 就認真賺錢存錢 以適合條件為基礎看房子才不浪費時間 千萬不要大舉借錢啊! |
|
回覆者:kifi 發表數:49 IP:123.192.151.* | 2007-11-18 21:42:34 |
我也是小小上班族 這時買屋我也知道很貴 可是我幸運的是買的時候並沒有跟兩年前差很多 所以我一直相信還是有很多房子是以比較正常的價格在銷售 只是真的要多找找 希望真的買屋族不要因此而沮喪 也不要被這無理的漲價而打敗 共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IFI世界http://www.wretch.cc/blog/kiya0528 |
|
回覆者:空頭房市 發表數:2994 IP:220.137.74.* | 2007-11-17 11:43:14 |
回覆 法拍屋答人 於 :2007-11-17 10:18:44 的發言內容
換來換去?? 你保證銀行20年內都有寬限期? 都可以換來換去? 還保證房價一定只漲不跌??我的做法是寬限期越久越好 甚叫地點好? 信義計劃區一坪近百萬, 一定只會漲? 那你還法拍個甚勁, 錢全部通通都去買那裡就可以, 不是 "穩賺" ?? 自住跟投機是不一樣的... |
|
回覆者:找房子中 發表數:22 IP:59.121.9.* | 2007-11-17 10:43:47 |
可以這樣換來換去嗎? 感覺會一直付不完 我現在利息要付1萬多 雖然本利慢慢還是沒問題 但我還是想先還完別欠錢 畢竟利息1萬多就表示借很多 大大你的資金部位太大了 我只是個小住戶.... 希望哪天能跟你看齊 |
|
回覆者:法拍屋答人 發表數:1504 IP:211.74.48.* | 2007-11-17 10:18:44 |
回覆 找房子中 於 :2007-11-17 10:13:31 的發言內容
我的做法是寬限期越久越好最近忙交屋 寬限期到了 重新換單或換銀行 重新再有寬限期 或許也可增貸 若是要賣的房子 就用短單 一或二年一換 都只繳利息 雖然利率會高一些 但地點好 會增值的 不用去考慮利息的問題 !!!!!!!!! |
|
回覆者:找房子中 發表數:22 IP:59.121.9.* | 2007-11-17 10:13:31 |
最近忙交屋 比較沒上來看 不過終於完成交屋了 買在文山區仙岩公園附近的中古屋 主要目的是為了2個小孩以後唸小學唸書方便 蛋中古屋的問題也不少 原因當然是屋齡老化所造成的 翻修也是一門學問 而且預算很不足 不過那天聽別人說 貸款應該先用寬限只付利息 把原本應該要還的本金先做定存 寬限到期之後一次沖掉反而比較省 是真的嗎? 我實在不懂為什麼 有大大能幫我解釋一下嗎 |
|
回覆者:空頭房市 發表數:2994 IP:220.137.74.* | 2007-11-16 23:57:33 |
回覆 上班族 於 :2007-11-16 15:50:33 的發言內容
當一坪700萬, 家庭所得120萬, 這區域談都不用談, 但看一看環境, 享受一下一坪700萬的周邊環境, 也是不錯...多空交戰真是永遠不停的戲碼 開車跟騎車, 距離範圍是不同, 台北市車位, 每月租3000~5000都有, 一年6萬, 10年60萬, 如果人一生需要換2~3次房子, 10年計算應該還算適當吧... 有人上下班來回通勤共10分鐘, 有人要2,3小時, 但下班後的時間運用, 跟買哪裡無關 買房子, 如果你當它是買消耗品, 很簡單, 有能力就現金買, 能力不足就刷卡, 怪的是...普遍價值是..這樣刷卡消費是不對的, 貸7成9成款購屋是對的?? 兩者雖然有差異, 但卻也又共同性, 哪方面呢? 借越多, 還不起的風險就高,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依家庭年平均所得120萬計算, 房價600~840萬, 自備款300~420萬, 2大1小或2大2小, 3~4家庭人口數, 10年生活計算, 實坪約20~25p, 公設 1) 新大樓 30% , 權狀 28.5 ~ 35.7p, 50萬/p, 1425 ~ 1785 萬 2) 中古大樓 20% , 權狀 25 ~ 31.25 p, 40萬/p, 1000 ~ 1250 萬 3) 公寓10% , 權狀 22.2 ~ 27.8 p, 30萬/p, 666 ~ 834 萬 一般首購族, 只能選擇台北市20年以上的公寓, 一般換屋族, 小換大, 需求坪數, 肯定比上面高, 就只能洗出台北市... 我觀察到的現象是...很多換屋族, 將房子丟給首購族, 跑去台北郊區,外縣等地, 選擇較大坪數 現在房價, 對大多數人來說, 不是願不願意, 是能不能夠的問題 銀行緊縮房貸, 降低存款戶, 與擴張信用貸款戶, 兩邊風險, 是正確且必須的做法, 這就像..加強限制信用卡額度與預借現金...都是防止過度消費與購屋透支 當自備款不夠時候, 也貸不起太多錢, 請認清事實, 降低購屋要求, 評估真正可行的購屋總價, 擴大區域尋找房子, 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而不是想盡辦法卻貸款借錢... |
|
回覆者:imag1 發表數:1145 IP:61.228.110.* | 2007-11-16 23:56:26 |
回覆 上班族 於 :2007-11-16 15:50:33 的發言內容
同感....多空交戰真是永遠不停的戲碼 『住市中心真的是投資自己的一部分啊∼』 →像我就從原本需要轉兩趟捷運的區域搬到上班徒步5分鐘的地方居住,但代價是須付出將近3倍的房屋單價... |
|
回覆者:無為而 治 發表數:3004 IP:125.225.101.* | 2007-11-16 22:55:09 |
回覆 無為而 治 於 :2007-11-16 22:35:08 的發言內容
去查一下美國不動產走勢''與最近房市''景氣''
應是 去查一下美國不動產走勢''與最近股市與經濟景氣'' |
|
回覆者:無為而 治 發表數:3004 IP:125.225.101.* | 2007-11-16 22:51:31 |
對啦 我又要暫離啦 |
|
回覆者:無為而 治 發表數:3004 IP:125.225.101.* | 2007-11-16 22:50:39 |
回覆 草莓加鮮奶油 於 :2007-10-25 11:58:46 的發言內容
莫說我說此處水準低是"抹黑"房地產是跟著經濟成長率成長的, 跟時間長短關係沒有有正相關. 例如大陸和印度, 經濟成長二位數, 房價成長以倍數往上跑, 但是像美國, 經濟表現不佳, 房價沒有支撐, 只好崩盤. 所以台灣房地產未來的走勢依以上的概念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就可推斷個大概. 我舉此篇''部是要與這po文者吵架 不過你看他所說::: 但是像美國, 經濟表現不佳, 房價沒有支撐, 只好崩盤. 去查一下美國不動產走勢''與最近房市''景氣'' 就知道與事實不相符''再笨也知道此波乃是 房價漲過頭'信用貸款擴張無節制''導致 次級信貸風暴''波及股市''而"可能"波及"景氣 也就是此po文所說根本不通 然而po文者還洋洋得意''說了一拖拉故 更扯的是''三腳貓空頭還跳出來 又自吹自擂一番 那種夜郎自大狀 令人想吐 有人認為我說話衝''不客氣 我也深自反省''確實有此狀況 不過''每每看到三交貓半桶水 叮叮噹噹的樣子 忽然間我又感覺自己 實在 太太太''''謙虛啦 記得此次我要暫離此處''還透露了一下 本人持股又降到極低 唉 說我準'''實在不夠真確 因該說本人""""神準" 哈哈哈 |
|
回覆者:無為而 治 發表數:3004 IP:125.225.101.* | 2007-11-16 22:35:08 |
回覆 上班族 於 :2007-10-22 14:55:42 的發言內容
希望"無為"先生不要再來這裡發言了 真是巧 你還沒請我不要在此處發言 (其實我真是單純借用此處糗糗三腳貓) 我就決定暫時離開智邦'連看都沒看'今日無心看到 你文 就回一下 確實你這串討論一開始都是"經驗談" 不過最近也變質啦'有人互相開砲 至於此處討論的內容與素質 哈哈哈 有夠低(抱歉'我就是如此直接如此真實) 這也是為何我懶得在此處的原因 空頭的程度素質太差'無說服力'只會利用人身攻擊 模糊焦點 這兩天''我想''或許我來寫幾偏"空頭言論" 看看多頭是否會氣得牙養養 而來圍攻本人 就像空頭圍攻我依樣??? |
|
回覆者:上班族 發表數:12 IP:220.130.146.* | 2007-11-16 15:50:33 |
多空交戰真是永遠不停的戲碼 還有價位過高的預售屋 把舊文翻出來換換口味吧∼ 來聊聊通勤時間的看法跟時間的價值 上班通勤時間這點 我比較要求一些 計算方式是從家門口到公司打卡的時間 不單單只是交通工具所花的時間 其中包含轉車等車停車步行等等 內湖、新店或汐止到公司都有距離 就算住車站一百公尺內 加上走路去撘車、下車、走出來換交通工具 都不只30分鐘 更何況我公司這裡還沒有捷運 最近的中山是紅線 板橋藍線轉車轉車過來也要半個小時以上(不包含走路等車時間) 騎機車也不見得省時且更費力 更何況這都不是到達公司門口打卡的時間 雖然在這點時間上計較似乎很無聊 但越這樣想就知道為何大安區值錢 我一直以來都在公館附近租房子 大安區去哪裡都很方便(上班地點或師大夜市) 新生南路騎機車更是容易(東區很近) 只能說四通八達 風景不錯 生活機能完整 以前住在那邊 上班騎機車約20分鐘 這是我能接受的時間上限(我騎車很慢) 所以我覺得通勤時間絕對是購屋重點 現在住的地方從出門到上班打卡是10分鐘 老婆在等明年換松江分行 到時候上班也是走路10分鐘距離 或許是我太嚮往大前研一那種住公司樓上的決心 但我相對省下的時間 可以做很多事 當然大台北很多地方交通也是很方便 但在這個以工作為重的年紀 通勤能省一分鐘是一分鐘 我寧願多花點錢買在市中心 換來每天早上多睡10-20分鐘 從容跟老婆共進早餐 下班回家不用擠任何交通工具(我在台北不開車) 沒有塞車跟討厭的汗味 省下的交通費根時間值不值得讓你多付點錢? 真的就是見仁見智 市中心不見得保值 但那都是把房子當投資工具的觀念 租便宜就用租 買便宜就用買 買賣市場可以炒作 租屋市場絕對是供需 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但居住是民生需求的一環 怎樣都以需求為主 我還是覺得討論環境比討論天價房產來的實際 畢竟再怎麼炒作的地段 都還是會有合理價格的物件出現 而人文環境真的很重要 那關係到住起來的氣氛跟心情 這點可以選擇的就是大安、中正、中山或松山這幾區 這幾區離工作地點近的附近靜巷都很棒 且我也認為另一半說的意見才是意見 連她的感覺都不相信或是不值得參考 那還有誰的話值得聽? 她是要攜手共度人生的夥伴啊! 或許這些說法有些不切實際 但我真的覺得在年輕的時候 寧願住小一點也不要住遠 住舊一點也不要拉高總價 多點自由時間就多點競爭力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在交通時間上揮霍人生 住市中心真的是投資自己的一部分啊∼ |
|
回覆者:黃筱芸 發表數:45 IP:59.124.58.* | 2007-10-30 15:27:12 |
11初會通過 台北市新的容積移轉法案 我想台北市還是會繼續漲喔 尤其是人口越密集的區域 歡迎上我的討論區了解攸關台北市未來房價的 重大土地法案 http://home.url.com.tw/index.php?func=forumbody&f_no=123543&cat_en=realestate_north1 | |
回覆者:羅曼 發表數:590 IP:203.145.192.* | 2007-10-30 14:27:02 |
回覆 草莓加鮮奶油 於 :2007-10-30 12:36:00 的發言內容
我那句話說台灣房地產很棒,夜郎自大?我沒有轉移焦點 你不必繼續東扯西扯掩飾自己的心態 妳不是就是要說南韓人薪水多高台灣人薪資多低嗎 三比一?哈哈哈 有啦!南韓通貨膨脹率有台灣三倍啦 還有 妳覺得南韓的房子蓋\\\得比台灣棒嗎? 我就不覺得 三星現代蓋\\\的房子外觀跟台灣的國宅超像的 你要看空房市不滿台灣生活品質 我都沒有意見 但不必拿一些片面的數字來唱衰自己吧 誰拿摩根史坦利分析師與國小老師比呢? 我拿的是韓國國家統計來告訴你全體勞動力的平均值 你要說相同產業就可以比 同樣是南韓相同產業的員工薪水就可能天差地別 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差別很大 男女薪資也差別很大 正式勞工與非正式勞工差別很大 另外 南韓在金融危機後許\\\多公司治理制度改變了 由年資改為績效計薪 也就是菜鳥如果一樣的生產力同樣職位 跟老鳥的薪水是一樣的 |
|
※ 本討論文章係由該作者擔保其合法性,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