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內容 ?>
據永慶房屋統計,大台北地區自92年房市反轉房價一路攀升,平均單價從19.9萬上升至27萬,漲幅至今達三成五,平均總價也達1,172萬,購屋壓力逐年攀升,薪水階級的首購族大嘆「台北居大不易」;加上「不婚族」、「頂客族」當道的社會現象,據經建會推估,最慢在17年後,台灣的總人口數將開始減少,人口年齡組成的劇烈變化,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率今年將突破10%,因此,二房以下小宅產品,反倒在房價、購屋壓力持續攀升與社會及人口結構的變化下,成交佔比近三年大幅成長六成三,躍居市場第二主流產品。
人口結構改變 買小宅不再是年輕人專利
根據調查,大台北地區20歲以上住在兩人以內的小家庭,包含獨居的比例,約佔三成左右,顯示目前台灣社會「單身文化」已儼然成形,在社會環境及人口結構的變遷下,未來比例將逐年提高,永慶不動產董事長廖本勝指出,現今市場小坪數產品多指20坪以下一房及兩房產品,這類產品過去多以學生、單身貴族為主力客層,但近年來在換屋理財的觀念越趨普及下,「中年空巢族」也成為此類產品的愛用者,此類買方便佔成交比例的三成五。
廖本勝解釋,養老換屋已成為房地產熱絡時期的特殊現象,一方面進入空巢期之後,家中的人口減少,所需的面積一般維持在20至30坪左右;再者,以大屋換小屋後,勢必將多出一筆收入,而以近年來在股市及基金等投資產品皆難以大幅獲利,甚至虧損風險提高的前提下,將這筆多出的預算投資具有學區、捷運等優勢的套房或公寓產品,出租給學生或上班族,已成為中、老年退休後穩定的理財方式。
少子化結合高房價 小宅產品推案暴增 成交單價屢創新高
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近年來,台灣地區在出生率屢創新低、離婚率節節上升之下,單獨生活戶已由1997年底的131.4萬戶成長至2004年底的184萬戶,暴增了四成。台北市每戶人口由10年前的4.7人,到今年已經只剩每戶2.8人。廖本勝表示,在人口結構轉變,晚婚、不婚、頂客及少子族比例明顯較過去增加,再加上台北市高房價水準導致的高購屋壓力,低總價的小宅產品就此應運而生。
廖本勝指出,過去二房以下產品,因需求度較少,一向被歸類為「非主流產品」,但以永慶房仲集團整理資料顯示,大台北地區小宅產品總銷金額,從90年86億,至94年底暴增了6倍以上,高達584億元;而至今年5月,小宅產品也高達361億元,已到達去年推案的六成水準。在可售戶數方面,數量更是驚人,大台北地區90年小宅產品可售戶數僅1,548戶,94年整年可售戶數高達9,598戶,增加戶數高達六倍之多。累計至今年五月,大台北地區小宅產品戶數,預估市場上已經有將近三萬戶左右的小宅產品。廖本勝認為,今年建商為維持房價,多採以量制價策略,整體市場推案量並不多,但小宅產品比重卻居高不下,且每推必賣的狀況下,顯示小宅市場需求仍相當旺盛。
其中,大台北地區此類小宅產品以台北市成長最為快速。90年台北市小宅產品總銷金額僅佔4.4%,到94年為止,成長了將近四倍,比重達16.4%。今年至5月底為止,台北市小宅產品比重更是高達三成六。
廖本勝分析,小宅產品以低總價為其優點,民眾購買門檻較低,在總價不斷飆升的高房價時代,反而吸引過去偏好三房產品的客層;但以平均單價來看,實際上小宅單價卻一直居高不下,據永慶房仲集團成交資料顯示,大台北地區自90年以來,小房數住宅成交單價一直不斷向上推升,即使是遇到SARS危機,2房以下產品成交單價也絲毫不受影響,成交單價一路飆高,以92年至今年來看,平均成交單價一路從19.9萬上漲至27萬,漲幅高達三成五。
2房以下住宅躍居市場第二主流 未來自住比重升高
另外,從永慶房仲集團成交資料分析顯示,近幾年來,大台北地區2房以下住宅比重逐年升高,由88年的10.6%一路攀升至今年的28.3%,成長率達166%;而台北市尤其明顯,8年來也從成交佔比9%,上升至27.5%,整整成長了三倍。其中,以92年開始成長最為明顯,統計至今年,大台北地區2房以下的小宅產品佔比成長率達六成三,並自93年以來,不僅擠下4房以上產品,更是僅次於3房的市場主流產品,成為目前市場第二主力,成為在房市景氣反轉上升時期,成長最快速的產品。
廖本勝最後表示,20坪以下小宅產品,過去多視為投資類產品,但未來在人口結構的變遷下,自住需求將會相對增加,尤其對於「新婚族」來說,有其必需性,因現代人多注重自我空間,即便是婚後也是如此,但在購屋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此類產品成為重要的「過渡產品」,但若以20坪二房產品來看,多為夾層設計產品為主,因此,首購新婚族在選購時除了注意總價、區域環境外,應多留意其合法性以及施作品質,以免影響未來居住品質及轉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