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我拚政績,你當凱子 荒謬捷運大現形
發表者:jim  發表數:225 IP:61.217.130.* 2009-07-16 09:19:15

撰文者:林瑩秋 研究員:陳泳翰 商業周刊/產業焦點/政經新聞
你看過一百零二輛捷運列車一起睡覺嗎?

七月豔陽下,位於木柵新光路動物園附近的捷運機廠,一百零二輛馬特拉系統列車,靜靜的躺在那裡。幸運的話,它們能夠被改造,將原來的馬特拉系統改為龐巴迪系統,跟新通車的捷運內湖線系統整合,那麼,明年八月驗收後才可能重新面對群眾。

萬一系統改造不過來,原先一輛造價約新台幣四千四百萬元的車廂,大概就要報廢了;也就是說,這些會變成台北市最貴的廢鐵,造價四十四億八千八百萬!

馬英九求政績,貪快鑄錯!捷運內湖線是個未完工的大麻煩

一起沉睡的車廂,只不過是今年夏天捷運內湖線通車之後的「創舉」之一。內捷通車不過幾天就「出包」連連,從試車開始的行李卡在走道中央,到通車後七百人因斷電被困高架軌道上五十分鐘,最後必須像高空走平衡木般逃難的畫面,透過電視不斷放送;官員承認尚未驗收完畢、系統還沒穩定、整合還要進行、列車停靠的位置還待對準……。

大家突然發現:啊!原來花了五百九十四億元的重大工程,竟然是個還沒做完的大麻煩。

一種似曾相識的「劫運」經驗,感覺又捲土重來。

記得十三年前,台北市第一條捷運——中運量木柵線通車,當時,這個「台灣第一」戲劇效果十足,不僅每公里造價超過六十萬元,堪稱世界第一貴,光一個垃圾桶就要上萬元,測試時還上演火燒車、碰碰車、倒退嚕給大家看。甚至在當時手機通訊還不普及的年代,曾有新聞同業為了採訪上了車,竟然被關在裡面大半天出不來,跟大家完全斷了音訊。

時隔十三年,台北明明已經有淡水新店線、板南線等好幾條捷運建造的經驗了,為何我們還要再一次「見證」同樣的「劫運」現象?

不斷出槌,宛如第一次建捷運一樣手忙腳亂的內湖線,究竟有多少決策造成今日的問題?

謬誤一:運量決策失準 違背都市成長及全球捷運使用經驗

所有問題的源頭,來自於一個求快的心態,造成了六個政策荒謬,在民國八十九年就種下今日的亂象主因:中運量的錯誤決策。

民國八十二年,木柵線試車時發生火燒車事件,交通部決定停止所有內湖線相關作業,重新評估是否改採高運量系統。一九九七年台北市議會解凍預算,但要求內湖線採用高運量系統,時任捷運局局長林陵三同意。

為何到了八十九年,卻變成了中運量的規畫?說穿了就是「政績症候群」上身:當時身為市長的馬英九,為了「順應」民意盡快蓋內湖線,在三年內、他第一任市長任期結束前能通車,一切決策思維都以求快為主。

「什麼專業、什麼系統都不要緊,只要能在三年內通車就好,」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王浩表示,他連續四年的施政總質詢,都以內湖捷運為題就教於馬市長,但不管他怎麼批評、如何建言,馬英九一律以「謝謝指教」四字箴言回應。

一般重大交通建設,都是先有政策目標,然後規畫、估計三十年以上的運量,再執行。但內湖捷運為了搶快通車,種下了第一個謬誤:選擇中運量捷運。

這個中運量的決策,和馬英九市長任內全力扶植內湖科學園區、南港經貿園區等重大經濟戰略可說互相矛盾。如今這個「科技走廊」成形,三千家廠商進駐,最多可提供十萬個就業機會,再加上內湖地區人口數十年來成長七%,是北市人口少數呈現淨成長的區域,也就是說,從長遠規畫,內湖線本就是高運量才夠負荷。因此,選擇中運量,是重大決策失誤。

更重要的是,中運量系統違反了全球捷運使用的經驗。

高運量捷運系統在全世界都已經規格化,無論車廂的採購、技術的銜接都很容易。而中運量捷運,在世界各國都用在短距離接駁,最長不超過十公里,如在遊樂園、新市鎮,或機場航廈之間銜接時使用,但在台灣首善之都——台北的精華心臟區域,卻使用中運量捷運?而且全球中運量系統的規格完全沒有統一,系統整合不易,所以除了台北,根本沒有其他城市拿來當作大眾長程的運輸系統。

「台灣有全世界最長、無人駕駛、還穿河爬山的中運量捷運,」王浩驚奇不已。木柵線接內湖線,足足長達二十五.二公里,是一般中運量系統長度的兩倍。

二十年前,木柵線用規格特殊的中運量系統或許有外交、運量的現實考量,「被政治綁架,」可是八年前的內湖線,明明有重新選擇的空間,偏又自投羅網?

「這兩條捷運線共通特質,都是特殊規格的中運量,在全世界的捷運中是孤兒,出了問題,只能靠自己摸索,不然就慢慢衰退掉……,」當年跑捷運新聞一舉成名的名政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光從內湖線決定採用中運量系統開始,就預知了今天的亂象。

馬英九大姊馬以南的夫婿馮丹龢,曾經任職於紐約地鐵高級顧問,是這方面的專家。當年如果馬市長願意開口問,他姊夫應該也願意提供專業建議才是。

不過,八十九年,行政院攤牌,表明若內湖捷運再不動工,行政院要收回中央補助款。加上當時東湖、汐止一帶,常常下大雨就淹水,馬英九又急著要拿出政績,所以在九十年一月九日深夜,台北市議會挑燈夜戰、強行表決。民進黨市議員不改「反對黨」本色,主張「高運量、地下化」,但他們在議會是少數,不敵馬市府挾國民黨在市議會的絕對優勢,最後馬市府的「中運量、高架化」版本以二十七票贊成、十七票反對強渡關山。

當時是內湖地區選出來的民進黨籍市議員陳秀惠回憶,「就在凌晨審預算審到快昏迷不醒的時候,馬版內湖線預算就這樣過關了。」當時市府編列的預算是三百七十五億。

謬誤二:以小領大的統包工程 內捷變成零經驗廠商的白老鼠

第二個荒謬是,輕易讓市民成為廠商的白老鼠。

捷運內湖線的目標是要整合木柵線,當年木柵線把土建、機電等工程分開發包,整合出現缺失,拖延了施工時程,所以馬市府團隊急著擺脫木柵線陰影,而決定由國內的土建工程業者領標,來綁國外的機電工程。在他們的算盤,這樣可以降低預算、爭取時效,看起來是不錯的想法。
對「業主」台北市政府而言,土建得標廠商工信工程統一向市政府完全負責,工信自己再找機電廠商簽約,也就是現在的龐巴迪。如此一來,市府不必直接面對龐巴迪,整合的負擔由工信一肩挑起。

然而,熟悉公共工程契約的國際通商律師事務所主持人羅明通分析,在捷運系統中,機電系統才是核心工程,占總建造經費的比率為五五%,土建工程僅占四五%,市政府卻以土建廠商領標,去整合機電業者。這種「以小(四五%)領大(五五%)」的統包方式,讓政府無法挑選機電廠商,也不能控制規格,土建廠商將傾向以低成本、高獲利,做為挑選機電合作夥伴的考量。既然無利可圖,國際機電大廠對內湖捷運也就興趣缺缺。

所以,內湖線第一次開標竟然無人投標——流標。第二次發包時,大陸工程、達新、榮工處等有捷運經驗的國內廠商也無一參與,最後竟由「零經驗」的工信工程得標。

而工信工程後來找上龐巴迪,除了價格最低、獲利最高的考量,也因為龐巴迪網羅了十幾個原木柵線馬特拉系統的工作團隊。不過,龐巴迪在世界軌道工程中以鐵輪電聯車為強項,沒有台灣膠輪電聯車系統的經驗,為了能讓內湖線與木柵線銜接,還得要另外開發一條生產線,為台灣重做橡膠輪胎的膠輪電聯車系統。

兩個新人的結合,讓內湖捷運成了訓練廠商的練習場。

謬誤三:輕忽整合難度 造成木柵線車廂必須更新設計

第三個決策荒謬是,市府沒有審慎把關,輕忽內湖線與木柵線整合的難度。

內捷招標方式是由土建工程以統包的方式領標,再自己去找機電工程合作夥伴,但不可思議的是,卻在投標時不必附上機電細部規畫,創下國內軌道工程的首例。

一位不願具名的捷運系統大代理商說,當初內湖線投標的條件,明白寫著木柵、內湖兩線新舊系統要相容,但中運量的系統規格不統一。得標的龐巴迪,當然無法採用馬特拉擁有專利的系統,所以龐巴迪得標後,若無法更新木柵線系統,讓它與內湖線可以相容,就只能拆掉重建,宣布木柵線壽終正寢。

但台北市捷運局為了不要浪費,希望工信和龐巴迪盡量修改馬特拉系統到「可以繼續使用的地步」。

因為內湖線要統整木柵線,兩個系統不相容,結果才造成木柵線五十一對、一百零二個車廂,全部必須變更設計,才能上線,目前只能暫時閒置在木柵機廠,等待改裝的機會。王浩指出,「系統的整合非常複雜,單單要讓列車停下來,對準先前木柵線的車門都煞費周章了。」

謬誤四:冒險採用新通訊技術 電磁波一干擾,系統無法判別訊號

第四個荒謬,是內湖線淪為CBTC(無線通訊傳輸系統)的實驗工程。

CBTC在全世界的捷運系統中是一種新技術,但目前還沒有實驗成功的案例,而木柵線原本是採用纜線通訊,但雙線整合後,木柵線沿線有很多基地台,電磁波會干擾CBTC判讀訊號,許多大樓也會形成通訊死角,CBTC系統無法判別訊號。

「CBTC系統是先進科技技術,但目前系統不夠穩定也是事實,需要更多時間測試、改進,但要花多少時間,誰知道?」一位捷運系統代理商說,內湖線敢用這個系統,很有「冒險」精神。

謬誤五:施工前探勘不實 導致工時延宕,預算多追加一百億

第五個荒謬,是捷運局在興建規畫初期的地下探勘不夠確實。

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在決定興建內湖線不知該採高架或地下化時,曾以還要徵收土地,增加政府財務負擔,而且「大直內湖地區地下管線很複雜為由」,面對市議會質詢。

但是,捷運局即便在十三年前一開始就知道地底下問題很多,卻還是沒有在施工前就搞清楚狀況,導致後來在做高架要打地基時,受困於地下複雜的箱涵、管線,光是要查清楚是誰的,就讓人傷透腦筋,「開挖之後,就像挖寶一樣,沒人知道會挖到什麼,但也只有挖斷了,有人來哀哀叫了,你才會知道是哪單位的管線,」王浩說。

王浩又舉了另一個捷運蘆洲線的例子,說在台北橋一帶大橋國小附近,是古時候的「雙連埤」,地質鬆軟,他還特地去台北市文獻會找出古台北地圖指給捷運局官員看,但他們就是不以為意,最後一挖,旁邊兩排五層樓的房子倒塌,捷運局只好請人重蓋恢復原狀,花錢消災。後來內湖線又為了移開箱涵,先重建後破壞,不僅工期延宕,還追加百億預算,讓他對捷運局「地下管理」的失控情形深感無奈。

而內湖捷運為了遷移地下箱涵所增加的費用,以及所導致的工時延宕,就讓整個預算多膨脹了百億元以上。

謬誤六:安檢未過關就搶通車 郝龍斌為求連任,提早利空出盡

第六個荒謬,未確定安全可靠前,市長郝龍斌就急著通車,欲速則不達。

木柵線、內湖線連線通車,貫穿台北市六個行政區,達到「區區有捷運」的境界,對郝龍斌明年要競選連任而言,是莫大的政績和利多。不過,內湖線若再繼續測試個八個月、一年,通車時間很接近選舉,依過去的木柵線、貓纜開通經驗,初期狀況一定超出想像。

「郝龍斌不會平白無故把利多變利空,他是想利用時間換空間,先利空出盡,到明年選舉前,民眾只會記得內湖捷運有多便利、多美麗,不會記得現在有多荒謬,這就是人性!」民進黨市議員簡余晏分析。

想要美化政績、扭轉選舉利空的是郝龍斌,但最後負責任的,卻是執行通車決策的捷運局局長常歧德,他當了一輩子的工程師和技術官僚,卻因政治問題而成代罪羔羊,不過請辭未被獲准。

北市府官員便宜行事的結果 竟是要全台灣繳稅民眾當冤大頭

荒謬的內湖捷運鬧劇,還在持續上演中,由無人駕駛變專人隨車伺候;因為距離民宅太近,隱私曝光;要用來降低噪音的隔音牆,變成「安心工程」只能降兩分貝……,這一切亂象,連一位工信的工程師都坦承「是不可原諒的專業錯誤」。
但一切問題根源,都出在市政府主事官員「便宜行事」的心態,官員剪綵優先於民眾最大福祉,這是為官的「加法」藝術,但一切求快的結果就是「呷緊弄破碗」,不按常理規畫的政策,在執行時遭遇強大後坐力,要省錢最後反而花大錢才能善了。就像內湖捷運,總預算由二百四十八億元增加為五百九十四億元。

若以捷運每公里造價來看,新加坡物價比台北高,但捷運內湖線每公里造價卻高達二十七億元,新加坡捷運僅十七億元,我們竟然硬生生每公里比別人貴了十億元,也就是多了五八%。

不管你是住在台北還是高雄、花蓮,捷運內湖線中央政府至少出資一半,如果加計中央給了台北市最多統籌分配款,那意味著台北市政府官員便宜行事、決策錯誤的結果,是你我在繳稅當冤大頭。

就在我熬夜截稿之時,又傳來消息,政府同意高鐵公司簽署新台幣三千多億元的新融資合約;針對其中的三千零八十三億元的融資額度,給予銀行保證,如果高鐵公司違約,則政府將啟動「收買機制」,買下高鐵。高鐵的問題已經明明白白攤在大家面前,政府卻還沒有魄力壯士斷腕,讓人不禁感嘆,為政者,加法常用得不當,減法卻又沒有勇氣去執行。而加加減減之間,最後埋單的卻是全民。

*中運量,整合難

與高運量系統相比,中運量捷運系統投資、營運成本較低,興建時間較短。雖為全自動無人駕駛(由行控中心進行控制),但也有車速較慢、運量較小、全線里程數較短的特點。目前多半做為機場內部的接駁使用。同時,全世界高運量系統已經標準化,但中運量則因不同廠商各有專利,系統之間互不相容,難做整合。

*整條捷運線,布滿大小危機

製造音爆的隔音牆:全長931公尺,復興北路右轉民族東路、成功路五段到民權東路圓環、葫洲站8號出口到康寧路三段56巷附近,比起木柵線辛亥段隔音牆可減少12分貝噪音,這段隔音牆只能降低2分貝,且在隔音牆盡頭會因「活塞效應」產生音爆,反成最大噪音受災區。

T霸噪音大:每一個高架T霸車站下方都形成風洞,汽機車大量聚集,變成另一種噪音污染。

民宅被看光光:文德站距離民宅只有6.2公尺,從車站月台往民宅內看,一覽無遺。

系統不穩定隨時會停駛:CBTC無線系統尚未建立正確判讀資訊經驗值,電腦可能因接收到基地台或手機、無線上網等相關微波,造成判讀錯誤、捷運停擺。

地下段僅一個逃生口:松山機場到大直站地下段,長達2.6公里的過河地下段,潛遁隧道兩側雖有逃生步道,卻只有大直橋東側往松山機場雷達站方向有一個「通風井」,可以爬出地面。

車門會夾人:因為目前系統、訊號不穩定,行控中心尚無法保證讓車門百分百精確對準月台,而且車輛關門速度太快,容易造成夾手夾腳的意外。

*等了22年,決策錯誤變「劫運」

馬英九,任滿前趕業績
馬英九希望能在台北市長第一任任滿前讓捷運內湖線通車

為求快,選擇中運量
選擇看似最短時間內能通車,但系統整合卻最困難的中運量系統

求便宜,統包後遺症不少
由土建工程領標機電工程,想以低預算整合木柵線的馬特拉系統與內湖線的龐巴迪系統。如今102輛木柵線列車必須變更設計

經驗不夠,當工程白老鼠
工信第一次做捷運土木工程,配合的龐巴迪第一次做橡膠輪的機電工程,又選擇先進但經驗值不夠的CBTC無線系統,內湖線變成各方的實驗工程

探勘不實,須遷移重施工
內湖、大直地區地下箱涵、管線複雜,開挖後發現捷運線下方是大箱涵,必須遷移,花更多錢,也讓通車時間延宕

郝龍斌,未驗收搶通車
在系統不穩定、測試未完成、包商的「可靠度分析報告」未出爐,系統銜接未確實驗收前,市長郝龍斌提前搶通

*捷運內湖線大事紀

籌備期:中運量還是高運量?爭議14年

民國76年2月
內湖線開始規畫,時任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民國77年12月 
木柵線開工,交通部同時規畫內湖線於一九九六年完工通車

民國79年4月 
內湖線十一座車站位置及路線確定

民國82年9月 
由於木柵線試車時發生火燒車事件,交通部決定停止所有內湖線相關作業,重新評估是否改採高運量系統

民國83年8月 
捷運局宣布內湖線仍採用中運量系統;內湖居民發動連署,反對中運量系統

民國86年4月 
台北市議會解凍預算,但要求內湖線採用高運量系統,時任捷運局長林陵三同意

民國89年5月 
台北市府市政會議通過行政院原本核定的內湖線興建計畫,依舊決定採用中運量系統

民國89年8月 
捷運局公布民調,六七.二%內湖居民支持採中運量系統

民國90年1月 
台北市議會以二十七票贊成,十七票反對,通過採中運量系統,以高架化方式興建內湖線一案

民國91年5月 
內湖線地下段土建工程開工,由大陸工程及日商鐵建營造台灣分公司聯合承攬得標
興建期:傳出弊案,通車日期延了1年

民國92年4月 
內湖線高架段土建工程與全線機電工程由工信工程公司得標,機電系統由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承造,工信工程交給龐巴迪公司的合約總價約新台幣一百八十五億元

民國92年7月 
內湖線高架段土建工程開工,時任總統陳水扁與台北市長馬英九同台出席動土典禮。捷運局長范良預計全線將於二○○八年六月完工通車

民國93年9月 
內湖線箱涵施工失當,一夜豪雨造成東湖地區嚴重淹水

民國95年5月 
時任市長馬英九於市議會總質詢時,坦承內湖線延至二○○九年三月通車

民國95年8月 
台北市議員李慶元踢爆內湖線棄土弊案。廠商盜賣棄土,並以造假證明向市府請款,預算遭盜領逾上億元

民國95年12月 
市長郝龍斌於就任首日視察工地時,宣布內湖線延至二○○九年六月通車

通車期:機電系統轉換問題一一浮現

民國97年1月 
內湖線完成全線軌道鋪軌

民國97年8月 
機電系統安裝完成,內湖線進行首次全線列車運轉測試

民國97年12月 
內湖線與木柵線進行系統整合測試為期一個多月

民國98年5月 
台北市政府辦理初勘

民國98年6月 
交通部進行履勘作業

民國98年6月28日 
進行為期四天的通車試乘活動,試乘期間數度因錯誤訊號導致短暫停駛

民國98年7月4日 
木柵線轉換新系統,切斷使用十三年的西門子VAL256系統,內湖線正式連接木柵線通車營運。營運次日,因系統再次出現異常訊號,停駛七分鐘

民國98年7月10日 
因系統轉換錯誤,造成大當機,全線當日於下午三點半後停駛

資料來源:各媒體
整理:林瑩秋、陳泳翰

*系統混搭的捷運白老鼠

全長:14.8公里,共12站(加計木柵線則為25.7公里,24站)。

總經費:594億元

通車日:2009年7月4日。從規畫興建至通車耗時22年,歷經六位台北市長。

列車系統:加拿大龐巴迪中運量膠輪路軌系統。

興建最久:原定85年通車營運,因種種因素延宕13年,為台北捷運各路線中延宕最久的路線。

工程最難:深入機場跑道下方,橫跨國道一號上方,施工難度居台北捷運各路線之冠。

結構最奇特:與木柵線整合後,為全世界第一條由兩個不同機電系統整合的捷運系統,也是全世界最長的中運量捷運系統。

網絡最密集:通車後,台北市所有行政區全數納入捷運路網。也將台北市人口最多的大安區,與近3年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內湖區銜接起來。

回覆者:jim 發表數:225 IP:61.217.129.* 2009-08-31 11:28:05
回覆 kevin 於 :2009-08-28 11:50:54 的發言內容

台中的公車系統是全國最好的,市府棋盤式公車,加上高鐵和統聯轉運公車,中科巡迴三大系統,共20路,間距5~15分鐘,都是免費的,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真的是睜眼說瞎話
台中公車系統是全國最好
真是笑很大 笑到牙齒痛
你以為台中是首都嗎 如果是就有可能
你以為台中外省人最多嗎 如果是就有可能
你以為國民黨黨部在台中嗎 如果是就有可能
你以為馬的女兒住台中嗎 如果是就有可能
那以上好像都沒有 怎麼可能台中公車系統是全國最好
哈哈哈真的是笑話
回覆者:biobiobio 發表數:625 IP:123.240.223.* 2009-08-30 06:35:46
回覆 左轉388度 ST 於 :2009-08-29 23:13:26 的發言內容

請看清楚:KEVIN提到的不只是棋盤式公車而已
還包括高鐵轉運及中科系統

所以
”都是免費的”
這句話
對嗎?
回覆者:左轉388度 ST 發表數:159 IP:113.61.176.* 2009-08-29 23:13:26
請看清楚:KEVIN提到的不只是棋盤式公車而已
還包括高鐵轉運及中科系統
回覆者:左轉388度 ST 發表數:159 IP:113.61.176.* 2009-08-29 23:11:39
回覆 biobiobio 於 :2009-08-28 14:05:36 的發言內容

改了不是你的意思
卻是很多台北人的心聲

就在你發表這篇回言之前的幾天
台北市政府甚至考慮要廢掉內湖線
以保全木柵線的可用性

也就在你發表這篇回言之前的幾天
又有三個車次的捷運車
都停在同一個月台上
這次乘客連下車走軌道的機會都沒有了
只能乖乖地待在車上等官方處理

很高興你承認你的確是以更動我文章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情緒
不論你或其他台北人有什麼樣的情緒,下次請以自己的文章來表達,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建築在別人的發文上
回覆者:biobiobio 發表數:625 IP:123.240.223.* 2009-08-28 14:07:41
回覆 kevin 於 :2009-08-28 11:50:54 的發言內容

台中的公車系統是全國最好的,市府棋盤式公車,加上高鐵和統聯轉運公車,中科巡迴三大系統,共20路,間距5~15分鐘,都是免費的,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我聽說不是免費的!
棋盤式公車路線除了八條新路線之外
只有上下班時間才是免費的
其他的時間仍然要付費

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
有錯誤歡迎指正
回覆者:biobiobio 發表數:625 IP:123.240.223.* 2009-08-28 14:05:36
回覆 左轉388度 ST 於 :2009-08-26 01:01:24 的發言內容

本人發言已經講得很清楚,指的就是台中捷運!
我的文章裡沒有多餘也沒有缺少的字,因為它所表達的是我完完整整的意思!
閣下大可提出自己意見,無須扭曲他人言論!
在我的文章裡加幾個字,就將我的意思東拉西扯,沒有人會需要你的這種修改!!請你自己發表意見,這樣做是非常不尊重他人的發言!!
"拆掉重蓋\"是你硬加上去的,我根本沒這麼說。而即使我不看好內捷,也要請你正視詐胡仍然有許多人在搭乘且"敢"搭乘的事實!!

改了不是你的意思
卻是很多台北人的心聲

就在你發表這篇回言之前的幾天
台北市政府甚至考慮要廢掉內湖線
以保全木柵線的可用性

也就在你發表這篇回言之前的幾天
又有三個車次的捷運車
都停在同一個月台上
這次乘客連下車走軌道的機會都沒有了
只能乖乖地待在車上等官方處理
回覆者:投資客 發表數:169 IP:61.231.179.* 2009-08-28 13:08:05
我相信稍瞭解台中的財經學家心中只有一個答案,捷運完工後才是噩夢的開始。
回覆者:kevin 發表數:38 IP:114.46.157.* 2009-08-28 11:50:54
回覆 sam_lin 於 :2009-08-28 02:02:41 的發言內容

連公車都弄不好,怎麼可能捷運會好?
還不如花點錢把公車系統弄好一些比較實際

台中的公車系統是全國最好的,市府棋盤式公車,加上高鐵和統聯轉運公車,中科巡迴三大系統,共20路,間距5~15分鐘,都是免費的,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回覆者:sam_lin 發表數:117 IP:59.126.66.* 2009-08-28 02:02:41
連公車都弄不好,怎麼可能捷運會好?
還不如花點錢把公車系統弄好一些比較實際
回覆者:左轉388度 ST 發表數:159 IP:113.61.177.* 2009-08-26 01:01:24
回覆 biobiobio 於 :2009-08-15 07:51:48 的發言內容

你說的應該是指內捷吧
少了一個字:敢

系統再怎麼故障,總是有修好的時候(最多就是拆掉重蓋),但是蓋了捷運卻沒人敢坐,才是大問題

幫你修改好了


要是捷運綠線要照內捷那種方式來蓋
不如就不要蓋捷運

本人發言已經講得很清楚,指的就是台中捷運!
我的文章裡沒有多餘也沒有缺少的字,因為它所表達的是我完完整整的意思!
閣下大可提出自己意見,無須扭曲他人言論!
在我的文章裡加幾個字,就將我的意思東拉西扯,沒有人會需要你的這種修改!!請你自己發表意見,這樣做是非常不尊重他人的發言!!
"拆掉重蓋\"是你硬加上去的,我根本沒這麼說。而即使我不看好內捷,也要請你正視詐胡仍然有許多人在搭乘且"敢"搭乘的事實!!
回覆者:biobiobio 發表數:625 IP:123.240.223.* 2009-08-15 07:51:48
回覆 左轉388度 ST 於 :2009-08-05 15:42:47 的發言內容

市長大人都說得很白了
一定不能虧錢
以台中市的人口以及交通習慣來看,輕軌應該差堪使用了,勉強去挖一條地下鐵,勞民傷財
高架建設當然影響市容,至少天空線就被遮了一大半,這一點好有良好的綠化來彌補
但在面子與裡子之間,還是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的好
往南看看高捷,說真的,系統再怎麼故障總是有修好的時候,蓋了捷運沒人坐才是大問題

你說的應該是指內捷吧
少了一個字:敢

系統再怎麼故障,總是有修好的時候(最多就是拆掉重蓋),但是蓋了捷運卻沒人敢坐,才是大問題

幫你修改好了


要是捷運綠線要照內捷那種方式來蓋
不如就不要蓋捷運
回覆者:左轉388度 ST 發表數:159 IP:121.254.76.* 2009-08-05 15:42:47
回覆 台中觀察者 於 :2009-08-04 14:16:09 的發言內容

輕軌捷運才是最適合台中這個漂亮的城市的

1.造價低,以綠線的預算,使用輕軌足夠藍綠橘紅四線
2.施工期短
3.有利都市景觀,漂亮的文心路不會變成水泥叢林

市長大人都說得很白了
一定不能虧錢
以台中市的人口以及交通習慣來看,輕軌應該差堪使用了,勉強去挖一條地下鐵,勞民傷財
高架建設當然影響市容,至少天空線就被遮了一大半,這一點好有良好的綠化來彌補
但在面子與裡子之間,還是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的好
往南看看高捷,說真的,系統再怎麼故障總是有修好的時候,蓋了捷運沒人坐才是大問題
回覆者:台中觀察者 發表數:90 IP:125.231.212.* 2009-08-04 14:16:09
輕軌捷運才是最適合台中這個漂亮的城市的

1.造價低,以綠線的預算,使用輕軌足夠藍綠橘紅四線
2.施工期短
3.有利都市景觀,漂亮的文心路不會變成水泥叢林
回覆者:台中觀察者 發表數:90 IP:125.231.210.* 2009-07-24 17:04:10
台中應該不會採用這樣的系統吧?

我想市長應該是聰明人才對
回覆者:bador1105 發表數:36 IP:61.30.25.* 2009-07-16 17:31:26
回覆 jim 於 :2009-07-16 09:19:15 的發言內容

撰文者:林瑩秋 研究員:陳泳翰 商業周刊/產業焦點/政經新聞
你看過一百零二輛捷運列車一起睡覺嗎?

七月豔陽下,位於木柵新光路動物園附近的捷運機廠,一百零二輛馬特拉系統列車,靜靜的躺在那裡。幸運的話,它們能夠被改造,將原來的馬特拉系統改為龐巴迪系統,跟新通車的捷運內湖線系統整合,那麼,明年八月驗收後才可能重新面對群眾。

萬一系統改造不過來,原先一輛造價約新台幣四千四百萬元的車廂,大概就要報廢了;也就是說,這些會變成台北市最貴的廢鐵,造價四十四億八千八百萬!

馬英九求政績,貪快鑄錯!捷運內湖線是個未完工的大麻煩

一起沉睡的車廂,只不過是今年夏天捷運內湖線通車之後的「創舉」之一。內捷通車不過幾天就「出包」連連,從試車開始的行李卡在走道中央,到通車後七百人因斷電被困高架軌道上五十分鐘,最後必須像高空走平衡木般逃難的畫面,透過電視不斷放送;官員承認尚未驗收完畢、系統還沒穩定、整合還要進行、列車停靠的位置還待對準……。

大家突然發現:啊!原來花了五百九十四億元的重大工程,竟然是個還沒做完的大麻煩。

一種似曾相識的「劫運」經驗,感覺又捲土重來。

記得十三年前,台北市第一條捷運——中運量木柵線通車,當時,這個「台灣第一」戲劇效果十足,不僅每公里造價超過六十萬元,堪稱世界第一貴,光一個垃圾桶就要上萬元,測試時還上演火燒車、碰碰車、倒退嚕給大家看。甚至在當時手機通訊還不普及的年代,曾有新聞同業為了採訪上了車,竟然被關在裡面大半天出不來,跟大家完全斷了音訊。

時隔十三年,台北明明已經有淡水新店線、板南線等好幾條捷運建造的經驗了,為何我們還要再一次「見證」同樣的「劫運」現象?

不斷出槌,宛如第一次建捷運一樣手忙腳亂的內湖線,究竟有多少決策造成今日的問題?

謬誤一:運量決策失準 違背都市成長及全球捷運使用經驗

所有問題的源頭,來自於一個求快的心態,造成了六個政策荒謬,在民國八十九年就種下今日的亂象主因:中運量的錯誤決策。

民國八十二年,木柵線試車時發生火燒車事件,交通部決定停止所有內湖線相關作業,重新評估是否改採高運量系統。一九九七年台北市議會解凍預算,但要求內湖線採用高運量系統,時任捷運局局長林陵三同意。

為何到了八十九年,卻變成了中運量的規畫?說穿了就是「政績症候群」上身:當時身為市長的馬英九,為了「順應」民意盡快蓋內湖線,在三年內、他第一任市長任期結束前能通車,一切決策思維都以求快為主。

「什麼專業、什麼系統都不要緊,只要能在三年內通車就好,」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王浩表示,他連續四年的施政總質詢,都以內湖捷運為題就教於馬市長,但不管他怎麼批評、如何建言,馬英九一律以「謝謝指教」四字箴言回應。

一般重大交通建設,都是先有政策目標,然後規畫、估計三十年以上的運量,再執行。但內湖捷運為了搶快通車,種下了第一個謬誤:選擇中運量捷運。

這個中運量的決策,和馬英九市長任內全力扶植內湖科學園區、南港經貿園區等重大經濟戰略可說互相矛盾。如今這個「科技走廊」成形,三千家廠商進駐,最多可提供十萬個就業機會,再加上內湖地區人口數十年來成長七%,是北市人口少數呈現淨成長的區域,也就是說,從長遠規畫,內湖線本就是高運量才夠負荷。因此,選擇中運量,是重大決策失誤。

更重要的是,中運量系統違反了全球捷運使用的經驗。

高運量捷運系統在全世界都已經規格化,無論車廂的採購、技術的銜接都很容易。而中運量捷運,在世界各國都用在短距離接駁,最長不超過十公里,如在遊樂園、新市鎮,或機場航廈之間銜接時使用,但在台灣首善之都——台北的精華心臟區域,卻使用中運量捷運?而且全球中運量系統的規格完全沒有統一,系統整合不易,所以除了台北,根本沒有其他城市拿來當作大眾長程的運輸系統。

「台灣有全世界最長、無人駕駛、還穿河爬山的中運量捷運,」王浩驚奇不已。木柵線接內湖線,足足長達二十五.二公里,是一般中運量系統長度的兩倍。

二十年前,木柵線用規格特殊的中運量系統或許有外交、運量的現實考量,「被政治綁架,」可是八年前的內湖線,明明有重新選擇的空間,偏又自投羅網?

「這兩條捷運線共通特質,都是特殊規格的中運量,在全世界的捷運中是孤兒,出了問題,只能靠自己摸索,不然就慢慢衰退掉……,」當年跑捷運新聞一舉成名的名政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光從內湖線決定採用中運量系統開始,就預知了今天的亂象。

馬英九大姊馬以南的夫婿馮丹龢,曾經任職於紐約地鐵高級顧問,是這方面的專家。當年如果馬市長願意開口問,他姊夫應該也願意提供專業建議才是。

不過,八十九年,行政院攤牌,表明若內湖捷運再不動工,行政院要收回中央補助款。加上當時東湖、汐止一帶,常常下大雨就淹水,馬英九又急著要拿出政績,所以在九十年一月九日深夜,台北市議會挑燈夜戰、強行表決。民進黨市議員不改「反對黨」本色,主張「高運量、地下化」,但他們在議會是少數,不敵馬市府挾國民黨在市議會的絕對優勢,最後馬市府的「中運量、高架化」版本以二十七票贊成、十七票反對強渡關山。

當時是內湖地區選出來的民進黨籍市議員陳秀惠回憶,「就在凌晨審預算審到快昏迷不醒的時候,馬版內湖線預算就這樣過關了。」當時市府編列的預算是三百七十五億。

謬誤二:以小領大的統包工程 內捷變成零經驗廠商的白老鼠

第二個荒謬是,輕易讓市民成為廠商的白老鼠。

捷運內湖線的目標是要整合木柵線,當年木柵線把土建、機電等工程分開發包,整合出現缺失,拖延了施工時程,所以馬市府團隊急著擺脫木柵線陰影,而決定由國內的土建工程業者領標,來綁國外的機電工程。在他們的算盤,這樣可以降低預算、爭取時效,看起來是不錯的想法。
對「業主」台北市政府而言,土建得標廠商工信工程統一向市政府完全負責,工信自己再找機電廠商簽約,也就是現在的龐巴迪。如此一來,市府不必直接面對龐巴迪,整合的負擔由工信一肩挑起。

然而,熟悉公共工程契約的國際通商律師事務所主持人羅明通分析,在捷運系統中,機電系統才是核心工程,占總建造經費的比率為五五%,土建工程僅占四五%,市政府卻以土建廠商領標,去整合機電業者。這種「以小(四五%)領大(五五%)」的統包方式,讓政府無法挑選機電廠商,也不能控制規格,土建廠商將傾向以低成本、高獲利,做為挑選機電合作夥伴的考量。既然無利可圖,國際機電大廠對內湖捷運也就興趣缺缺。

所以,內湖線第一次開標竟然無人投標——流標。第二次發包時,大陸工程、達新、榮工處等有捷運經驗的國內廠商也無一參與,最後竟由「零經驗」的工信工程得標。

而工信工程後來找上龐巴迪,除了價格最低、獲利最高的考量,也因為龐巴迪網羅了十幾個原木柵線馬特拉系統的工作團隊。不過,龐巴迪在世界軌道工程中以鐵輪電聯車為強項,沒有台灣膠輪電聯車系統的經驗,為了能讓內湖線與木柵線銜接,還得要另外開發一條生產線,為台灣重做橡膠輪胎的膠輪電聯車系統。

兩個新人的結合,讓內湖捷運成了訓練廠商的練習場。

謬誤三:輕忽整合難度 造成木柵線車廂必須更新設計

第三個決策荒謬是,市府沒有審慎把關,輕忽內湖線與木柵線整合的難度。

內捷招標方式是由土建工程以統包的方式領標,再自己去找機電工程合作夥伴,但不可思議的是,卻在投標時不必附上機電細部規畫,創下國內軌道工程的首例。

一位不願具名的捷運系統大代理商說,當初內湖線投標的條件,明白寫著木柵、內湖兩線新舊系統要相容,但中運量的系統規格不統一。得標的龐巴迪,當然無法採用馬特拉擁有專利的系統,所以龐巴迪得標後,若無法更新木柵線系統,讓它與內湖線可以相容,就只能拆掉重建,宣布木柵線壽終正寢。

但台北市捷運局為了不要浪費,希望工信和龐巴迪盡量修改馬特拉系統到「可以繼續使用的地步」。

因為內湖線要統整木柵線,兩個系統不相容,結果才造成木柵線五十一對、一百零二個車廂,全部必須變更設計,才能上線,目前只能暫時閒置在木柵機廠,等待改裝的機會。王浩指出,「系統的整合非常複雜,單單要讓列車停下來,對準先前木柵線的車門都煞費周章了。」

謬誤四:冒險採用新通訊技術 電磁波一干擾,系統無法判別訊號

第四個荒謬,是內湖線淪為CBTC(無線通訊傳輸系統)的實驗工程。

CBTC在全世界的捷運系統中是一種新技術,但目前還沒有實驗成功的案例,而木柵線原本是採用纜線通訊,但雙線整合後,木柵線沿線有很多基地台,電磁波會干擾CBTC判讀訊號,許多大樓也會形成通訊死角,CBTC系統無法判別訊號。

「CBTC系統是先進科技技術,但目前系統不夠穩定也是事實,需要更多時間測試、改進,但要花多少時間,誰知道?」一位捷運系統代理商說,內湖線敢用這個系統,很有「冒險」精神。

謬誤五:施工前探勘不實 導致工時延宕,預算多追加一百億

第五個荒謬,是捷運局在興建規畫初期的地下探勘不夠確實。

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在決定興建內湖線不知該採高架或地下化時,曾以還要徵收土地,增加政府財務負擔,而且「大直內湖地區地下管線很複雜為由」,面對市議會質詢。

但是,捷運局即便在十三年前一開始就知道地底下問題很多,卻還是沒有在施工前就搞清楚狀況,導致後來在做高架要打地基時,受困於地下複雜的箱涵、管線,光是要查清楚是誰的,就讓人傷透腦筋,「開挖之後,就像挖寶一樣,沒人知道會挖到什麼,但也只有挖斷了,有人來哀哀叫了,你才會知道是哪單位的管線,」王浩說。

王浩又舉了另一個捷運蘆洲線的例子,說在台北橋一帶大橋國小附近,是古時候的「雙連埤」,地質鬆軟,他還特地去台北市文獻會找出古台北地圖指給捷運局官員看,但他們就是不以為意,最後一挖,旁邊兩排五層樓的房子倒塌,捷運局只好請人重蓋恢復原狀,花錢消災。後來內湖線又為了移開箱涵,先重建後破壞,不僅工期延宕,還追加百億預算,讓他對捷運局「地下管理」的失控情形深感無奈。

而內湖捷運為了遷移地下箱涵所增加的費用,以及所導致的工時延宕,就讓整個預算多膨脹了百億元以上。

謬誤六:安檢未過關就搶通車 郝龍斌為求連任,提早利空出盡

第六個荒謬,未確定安全可靠前,市長郝龍斌就急著通車,欲速則不達。

木柵線、內湖線連線通車,貫穿台北市六個行政區,達到「區區有捷運」的境界,對郝龍斌明年要競選連任而言,是莫大的政績和利多。不過,內湖線若再繼續測試個八個月、一年,通車時間很接近選舉,依過去的木柵線、貓纜開通經驗,初期狀況一定超出想像。

「郝龍斌不會平白無故把利多變利空,他是想利用時間換空間,先利空出盡,到明年選舉前,民眾只會記得內湖捷運有多便利、多美麗,不會記得現在有多荒謬,這就是人性!」民進黨市議員簡余晏分析。

想要美化政績、扭轉選舉利空的是郝龍斌,但最後負責任的,卻是執行通車決策的捷運局局長常歧德,他當了一輩子的工程師和技術官僚,卻因政治問題而成代罪羔羊,不過請辭未被獲准。

北市府官員便宜行事的結果 竟是要全台灣繳稅民眾當冤大頭

荒謬的內湖捷運鬧劇,還在持續上演中,由無人駕駛變專人隨車伺候;因為距離民宅太近,隱私曝光;要用來降低噪音的隔音牆,變成「安心工程」只能降兩分貝……,這一切亂象,連一位工信的工程師都坦承「是不可原諒的專業錯誤」。
但一切問題根源,都出在市政府主事官員「便宜行事」的心態,官員剪綵優先於民眾最大福祉,這是為官的「加法」藝術,但一切求快的結果就是「呷緊弄破碗」,不按常理規畫的政策,在執行時遭遇強大後坐力,要省錢最後反而花大錢才能善了。就像內湖捷運,總預算由二百四十八億元增加為五百九十四億元。

若以捷運每公里造價來看,新加坡物價比台北高,但捷運內湖線每公里造價卻高達二十七億元,新加坡捷運僅十七億元,我們竟然硬生生每公里比別人貴了十億元,也就是多了五八%。

不管你是住在台北還是高雄、花蓮,捷運內湖線中央政府至少出資一半,如果加計中央給了台北市最多統籌分配款,那意味著台北市政府官員便宜行事、決策錯誤的結果,是你我在繳稅當冤大頭。

就在我熬夜截稿之時,又傳來消息,政府同意高鐵公司簽署新台幣三千多億元的新融資合約;針對其中的三千零八十三億元的融資額度,給予銀行保證,如果高鐵公司違約,則政府將啟動「收買機制」,買下高鐵。高鐵的問題已經明明白白攤在大家面前,政府卻還沒有魄力壯士斷腕,讓人不禁感嘆,為政者,加法常用得不當,減法卻又沒有勇氣去執行。而加加減減之間,最後埋單的卻是全民。

*中運量,整合難

與高運量系統相比,中運量捷運系統投資、營運成本較低,興建時間較短。雖為全自動無人駕駛(由行控中心進行控制),但也有車速較慢、運量較小、全線里程數較短的特點。目前多半做為機場內部的接駁使用。同時,全世界高運量系統已經標準化,但中運量則因不同廠商各有專利,系統之間互不相容,難做整合。

*整條捷運線,布滿大小危機

製造音爆的隔音牆:全長931公尺,復興北路右轉民族東路、成功路五段到民權東路圓環、葫洲站8號出口到康寧路三段56巷附近,比起木柵線辛亥段隔音牆可減少12分貝噪音,這段隔音牆只能降低2分貝,且在隔音牆盡頭會因「活塞效應」產生音爆,反成最大噪音受災區。

T霸噪音大:每一個高架T霸車站下方都形成風洞,汽機車大量聚集,變成另一種噪音污染。

民宅被看光光:文德站距離民宅只有6.2公尺,從車站月台往民宅內看,一覽無遺。

系統不穩定隨時會停駛:CBTC無線系統尚未建立正確判讀資訊經驗值,電腦可能因接收到基地台或手機、無線上網等相關微波,造成判讀錯誤、捷運停擺。

地下段僅一個逃生口:松山機場到大直站地下段,長達2.6公里的過河地下段,潛遁隧道兩側雖有逃生步道,卻只有大直橋東側往松山機場雷達站方向有一個「通風井」,可以爬出地面。

車門會夾人:因為目前系統、訊號不穩定,行控中心尚無法保證讓車門百分百精確對準月台,而且車輛關門速度太快,容易造成夾手夾腳的意外。

*等了22年,決策錯誤變「劫運」

馬英九,任滿前趕業績
馬英九希望能在台北市長第一任任滿前讓捷運內湖線通車

為求快,選擇中運量
選擇看似最短時間內能通車,但系統整合卻最困難的中運量系統

求便宜,統包後遺症不少
由土建工程領標機電工程,想以低預算整合木柵線的馬特拉系統與內湖線的龐巴迪系統。如今102輛木柵線列車必須變更設計

經驗不夠,當工程白老鼠
工信第一次做捷運土木工程,配合的龐巴迪第一次做橡膠輪的機電工程,又選擇先進但經驗值不夠的CBTC無線系統,內湖線變成各方的實驗工程

探勘不實,須遷移重施工
內湖、大直地區地下箱涵、管線複雜,開挖後發現捷運線下方是大箱涵,必須遷移,花更多錢,也讓通車時間延宕

郝龍斌,未驗收搶通車
在系統不穩定、測試未完成、包商的「可靠度分析報告」未出爐,系統銜接未確實驗收前,市長郝龍斌提前搶通

*捷運內湖線大事紀

籌備期:中運量還是高運量?爭議14年

民國76年2月
內湖線開始規畫,時任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民國77年12月 
木柵線開工,交通部同時規畫內湖線於一九九六年完工通車

民國79年4月 
內湖線十一座車站位置及路線確定

民國82年9月 
由於木柵線試車時發生火燒車事件,交通部決定停止所有內湖線相關作業,重新評估是否改採高運量系統

民國83年8月 
捷運局宣布內湖線仍採用中運量系統;內湖居民發動連署,反對中運量系統

民國86年4月 
台北市議會解凍預算,但要求內湖線採用高運量系統,時任捷運局長林陵三同意

民國89年5月 
台北市府市政會議通過行政院原本核定的內湖線興建計畫,依舊決定採用中運量系統

民國89年8月 
捷運局公布民調,六七.二%內湖居民支持採中運量系統

民國90年1月 
台北市議會以二十七票贊成,十七票反對,通過採中運量系統,以高架化方式興建內湖線一案

民國91年5月 
內湖線地下段土建工程開工,由大陸工程及日商鐵建營造台灣分公司聯合承攬得標
興建期:傳出弊案,通車日期延了1年

民國92年4月 
內湖線高架段土建工程與全線機電工程由工信工程公司得標,機電系統由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承造,工信工程交給龐巴迪公司的合約總價約新台幣一百八十五億元

民國92年7月 
內湖線高架段土建工程開工,時任總統陳水扁與台北市長馬英九同台出席動土典禮。捷運局長范良預計全線將於二○○八年六月完工通車

民國93年9月 
內湖線箱涵施工失當,一夜豪雨造成東湖地區嚴重淹水

民國95年5月 
時任市長馬英九於市議會總質詢時,坦承內湖線延至二○○九年三月通車

民國95年8月 
台北市議員李慶元踢爆內湖線棄土弊案。廠商盜賣棄土,並以造假證明向市府請款,預算遭盜領逾上億元

民國95年12月 
市長郝龍斌於就任首日視察工地時,宣布內湖線延至二○○九年六月通車

通車期:機電系統轉換問題一一浮現

民國97年1月 
內湖線完成全線軌道鋪軌

民國97年8月 
機電系統安裝完成,內湖線進行首次全線列車運轉測試

民國97年12月 
內湖線與木柵線進行系統整合測試為期一個多月

民國98年5月 
台北市政府辦理初勘

民國98年6月 
交通部進行履勘作業

民國98年6月28日 
進行為期四天的通車試乘活動,試乘期間數度因錯誤訊號導致短暫停駛

民國98年7月4日 
木柵線轉換新系統,切斷使用十三年的西門子VAL256系統,內湖線正式連接木柵線通車營運。營運次日,因系統再次出現異常訊號,停駛七分鐘

民國98年7月10日 
因系統轉換錯誤,造成大當機,全線當日於下午三點半後停駛

資料來源:各媒體
整理:林瑩秋、陳泳翰

*系統混搭的捷運白老鼠

全長:14.8公里,共12站(加計木柵線則為25.7公里,24站)。

總經費:594億元

通車日:2009年7月4日。從規畫興建至通車耗時22年,歷經六位台北市長。

列車系統:加拿大龐巴迪中運量膠輪路軌系統。

興建最久:原定85年通車營運,因種種因素延宕13年,為台北捷運各路線中延宕最久的路線。

工程最難:深入機場跑道下方,橫跨國道一號上方,施工難度居台北捷運各路線之冠。

結構最奇特:與木柵線整合後,為全世界第一條由兩個不同機電系統整合的捷運系統,也是全世界最長的中運量捷運系統。

網絡最密集:通車後,台北市所有行政區全數納入捷運路網。也將台北市人口最多的大安區,與近3年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內湖區銜接起來。

同樣的,台中捷運綠線是採高架設計,是不是又是一個為了趕政績而忽略長遠規劃的例子?

現在的政府已是完全執政,相對就要完全負責,目前的規劃是否恰當,政府應該表態了.
※ 本討論文章係由該作者擔保其合法性,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