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內容 ?>
房太貴的終極目標很卑微:住房是必需品,應像食物一樣人人享用得起,不是炒作商品,更非想擁有它,就必需揹負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的痛苦!
房太貴的終極目前也很遠:因為我們政府制定悠關全民政策,似需先看富人臉色,所以往往一小撮人利益最大化,普羅大眾痛苦極大化,要實現住者有其屋理想何年何月?
在德國,住房根本不構成生計的負擔,國民收入最主要不是付房貸,所以可以實現或從事生活中許多夢想;如新加坡,有八成住房類似我們現在八字還沒一撇的社宅,受薪階級可輕易擁有,對想炒房產者四年內(非兩年)移轉課重稅。上述二國家炒房根本無利可圖,所以大家就不必炒房;房子輕易能擁有,置多餘房產做甚麼?如台灣的「假性需求就不存在」!如能這樣多好,薪水高低猶在其次,大家不必汲汲於儲備房產。現在房價年翻好幾翻,即使調薪相較房價而言,根本是收入負成長.何況企業主還「默契」不調薪.
其實三民主義早已揭櫫食衣住行育樂,住是民生基本需求,政府只是不朝此方向,否則諾偌大行政團隊哪會想不出方法?
建商動輒以「房價下跌會影響經濟發展」「營建業是經濟火車頭」來要挾政府,如照此理論, 不把房產當投資品根本沒炒房歪風的德國,他們經濟難到比台灣差了?偏偏我們政府動輒政策受人數極少的富商綁架,置極大多數生民於不顧,要這種專替富人服務的政府做什麼(專替富人服務的政府所支用民脂民膏70%卻來自受薪階級,富人繳極少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