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社區

中廣新聞網2月底新聞"憂鬱症 身邊的不定時炸彈"--抗議信
發表者:㊣垃圾袋  發表數:3 IP:140.128.114.* 2005-04-21 13:00:22

看到這新聞的標題我實在很生氣...

忍不住就寫了封信去中廣新聞網

雖然可能是沒用的 但不想再沉默了

-----------------------------------------------------------------------------

敬啟者:

偶然看到刊載於msn新聞以及YAHOO新聞中註明由中廣新聞網所提供的"新聞--憂鬱症 身邊的不定時炸彈",實在深感其標題委實聳動且不妥!

仔細研讀其內文可知主要在探討躁鬱症,但這跟其標題有何關係?所謂新聞的標題是為了要吸引觀眾,也同時讓人一目了然知道該新聞內容主要為何,如就此觀點探討,這則新聞的標題跟內文實在沒有太大關係,也暗指憂鬱症是人們身邊的不定時炸彈,而這樣的說法,無論套用在憂鬱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上面都是相當不妥且不公允的。

雖然長期以來精神障礙總是給人"無法自我控制"甚至"危險","有傷害性"等印象,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只是大眾的誤解。無論是自覺或由旁人建議就醫的患者,只要持續的接受藥物、心理、認知等治療,佐以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加上患者自己的努力,即便是曾經多麼嚴重的情況,其恢復社會機能、正常生活,乃至於痊癒,皆非不可能的任務。情緒障礙跟精神障礙的污名化在台灣也許仍然不是一個受人重視的議題,但實際上日日與情緒障礙或精神障礙爭戰的患者與家屬幾乎可說是百萬人計,還不包括因為缺乏病識感或畏懼污名化而不願就醫的潛在患者...。傳媒一再地爭相使用聳動的標題來將精神障礙者妖魔化,除了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造成一而再再而三的精神傷害之外,也深深地影響了大眾的看法,進而導致精神障礙污名的惡化...甚至正如敝人文中所言,有許多早已遭逢情緒障礙的
人們會因為恐懼污名化而不願就醫,而這些不願就醫的人,容我老實不客氣的說,才正是危險性較高的一群!

社會大眾因為對精神障礙不了解而懷抱恐懼甚至排拒與歧視,這除了跟民眾一般的缺乏精神醫學知識有關外,部份媒體的斷章取義也必須負很大的責任。或許媒體觀察的角度與使用的語言某程度上必須迎合或反應主流群眾的看法與認知,但充斥於傳播媒體上的聲音卻也連帶影響了大眾的想法。而對身為傳播媒體的記者、撰稿人、播報人員,必須認知到自己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工作交幾篇新聞稿了事;相反的,新聞人士是在傳遞並散播一種觀念與想法,因此,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對自己所報導的事件與使用的文字負責!

這個時代的我們都知道精神障礙不能輕忽,更是一個必須高度注意的"疾病",因此宣傳呼籲人們正視這情況是有必要的;但正因如此,宣傳正確的觀念更是媒體的責任。對於精神醫學乃至於精神障礙的污名化等相關議題,更應用心了解研究,萬萬不能隨意用自己的看法與立場來下標題或註解,因為,撰稿人所使用的文字,無論顯性或隱性,對接收者都是有影響的。

關於精神障礙污名化的書籍,建議可參考《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一書;而跟憂鬱症、躁鬱症有關的書目前也非常多,請花點時間與精力研讀一下。並請記得,受苦於情緒障礙、精神障礙的,跟你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會笑會哭的,有感覺的人類。

回覆者:OJ 發表數:29 IP:163.15.180.* 2005-05-05 14:21:43
附上版友垃圾袋所提出的這個報導原文

==

中廣新聞網

憂鬱症 身邊的不定時炸彈 94-03-05   寄給朋友

記者(中廣新聞網)

  「憂鬱症 身邊的不定時炸彈」(黃玉芳報導) 每逢春秋濕冷陰鬱的天氣,是躁鬱症患者好發作的季節。躁鬱症會有週期型的情緒變換,有時很高亢,有時卻到谷底。年近五十歲的黃女士,有二十多年病史,黃女士說,情緒從高到
低,就像是坐雲霄飛車一樣,一到憂鬱期,整個人動都不想動,一切停擺,連飯也不想吃,頭也不想洗。但是躁症發作時,卻HIGH到最高點。

成大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楊延光表示,躁鬱症的情緒變化,可能從幾個小時,甚至持續長達幾個月,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躁鬱症通常罹病十年之後才被診斷出來,正確診斷前平均看過四個醫師,面臨診斷率,就診率,醫囑性低的三低現象,特別是常常在憂鬱期發作時,誤當成憂鬱症治療。

像黃女士一開始到處看中醫西醫,還曾被當成神經衰弱。醫師表示,當情緒波動持續一到兩個星期,有時候很低落,吃不下飯,記憶不好,體重下滑,整個人懶洋洋,但是有時候卻是睡不著覺,很容易生氣,想花錢購物,計畫又多,呈現很兩極,可能就是躁鬱症,需要治療。一項研究也顯示,當躁鬱症處於憂鬱發作期,比較容易產生自殺的意圖。黃女士也曾經感覺自己連累家人,曾有尋死的經驗。

醫師表示,躁鬱症雖然沒辦法根治,但是四到七成的病患可以以藥物控制。成大醫院社工師鄭淑惠也表示,家屬的陪伴與接納也很重要,同時也建議,輕度躁症未必要住院,建議回到門診去調整藥物劑量,但是躁症發作時病患判斷力差,不妨住院。

不過對患者來說,外界異樣的眼光,更是一個很難突破的關卡,黃女士則鼓勵其他躁鬱症病友,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走入死胡同,因為不是為了看輕你的人,而是為了自己而活。他也建議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興趣,像她最愛唱江蕙的歌,把痛苦轉為快樂,要對抗病魔就是要有恆心,因為對自己好,對家人也好。
回覆者:OJ 發表數:29 IP:163.15.180.* 2005-05-05 14:17:38
其實我看了這篇報導
並不覺得其中不妥的成分有那麼嚴重
畢竟它所談的「不定時炸彈」
指的似乎不是「憂鬱症患者是非患者身邊的不定時炸彈」,而是「憂鬱症是每個人可能遭遇的疾病」
不過,的確我們的新聞媒體時常喜歡用較為聳動的語彙來吸引閱聽人的注意

另外
當我們覺得有些報導比較不妥當的時候
應該先去釐清報導者本身專業上有哪些不迨之處
哪些是報導者有刻意製造話題之嫌
並且分析這個報導會引起的社會反應
然後再進行我們對報導的回應

不知大家的意見如何呢?
※ 本討論文章係由該作者擔保其合法性,不代表本網站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