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內容 ?>
台灣房地產價格最近這幾年被人為瘋狂炒作而暴漲,而其間的地方土地炒作、房價大面積上漲,使得許多台灣的市井小民望房興嘆,但仔細研究許多國家和地區居住方面的解決方法,我們不能不說台灣房地產價格從開始到形成資產泡沫的過程中,地產管理方面漏洞較多。
目前,通過德國地產數據及管理研究發現:過去10年,德國房價每年平均上漲1%,而物價水平每年平均上漲2%,相比之下,德國房價實際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自1977年以來,德國平均房價上漲60%,而個人收入已增長了3倍。目前,德國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價在1000到2000歐元之間,房價實際水平不是很高,據德意志聯邦銀行在2007年6月18日公布的月報中稱,近年來德國經濟增長強勁,德國家庭收入迅速增加,家庭平均淨資產產達20萬歐元。在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德國地產市場不僅保障了德國居民的住房問題,同時顯示這種管理模式抵禦金融市場動蕩的有效性。
德國平均每戶都有房
德國目前擁有居民8231萬人(其中728萬外國人),國土面積357042平方公里。德國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4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僅次于比利時與荷蘭。德國目前有住房總數約4000萬套,完全滿足每個家庭一套住房。每年有25萬套新公寓竣工,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擁有公房300萬套,都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房價。德國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85個大城市(10萬居民以上)里。這相當于2600萬人。相反,大多數人住在農村和小城市裡:700多萬人在2000人以下的居民點居住。4600萬人生活在人口約2000至10萬的小城鎮裡。研究德國地產管理來看,其主要從房價與租價兩方面進行管理。
德國的房價控制
房價控制方面:德國的土地實行私有制,但是各級政府對土地的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劃。哪些土地只能用作住宅區,哪些土地只能用作商業區,甚至建築與空地的面積比等,開發商都必須遵循政府的規劃。但政府並不規定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取決于市場,市場上的房地產價格不是開發商說了算,而是取決于獨立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
德國的房地產評估獨立于政府之外,評估員只對自己負責,毫不考慮政府、委託人以及個人的經濟利益。在德國,房價開發商說了不算。德國聯邦建築法規定,每一塊出售的土地都登記在案,且每塊土地的買賣都必須由公證人報告國家。所有房地產交易情況都要集中起來,形成“銷售價格總匯”。各地評估委員會則根據“銷售價格總匯”每年制訂“地價圖”,提出各個區域的標准土地價格。評估委員會制訂的最普遍的標准價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區域:農林區、農村和市區、工業和貿易區、交通區以及學校和醫院等公共區。“地價圖”還可能提供商用、住宅用以及樓房層數等方面的信息。
德國實行獨特的“先存後貸”合同儲蓄模式,約占房貸總額一半,另外30%住房貸款來自商業貸款,其餘來自家庭儲蓄。德國所有房貸都實行固定利率制,儲蓄房貸利率低于市場利率,期限平均?11年半。這種長期房貸利率周期,幾乎可以抗衡任何金融市場波動。
德國的房租控制
德國的房屋出租價格方面,與房屋出售價格一樣,德國政府對房租也進行了嚴格限定,由市政部門、房東與房客協會、房屋租賃介紹所等機構,共同制定該地區不同房屋類型“房租合理價格表”。房租超過“合理房租”兩成的就構成違法行為,超過50%就構成犯罪行為。
從上述德國地產市場管理來看,台灣有必要借鑒,而如果保障性住房及居民不能實現“居者有其屋”或任憑地方政府、企業炒作土地,那土地資產的泡沫遲早會破裂,目前台灣地產規劃應盡快納入政府保障上來,目前房價的下跌有其合理性,漲得越高,跌得越深,政府應消除房價泡沫後,使其價格穩定下來。德國地產市場發展表明,依據法律消除暴利,進行管理的有效,就能使居民滿意,安居樂業。
而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再次及房貸災情顯得不那麼嚴重。過去十年以來,德國房價一直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這是因為德國房屋租賃市場非常發達,導致民眾寧願租房也不買房,另外,德國政府更是對海外炒房團控制得力,使得炒房資金面對德國樓市只得一聲嘆息,因此,德國房價多年都漲不起來,更不可能暴跌。
德國樓市的狀況凸顯出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等國家樓市暴跌的根本原因,就是樓市泡沫過大過多,因此,在次貸危機來襲的時候,這些國家的樓市就表現得最脆弱。數據顯示,1997∼2006年位列全球房價漲幅排名中,愛爾蘭排第二,漲幅達92%;第三位是英國,漲幅達154%;第四位是西班牙,漲幅145%。這些國家過去十年來房價飆漲了三倍,因此專家中肯地說,歐洲房價出現普遍下跌,實際上是一種“理性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