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內容 ?>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與臺灣和日本學者合作,經歷6年多的研究,確認三種臺灣的新紀錄招潮蟹,分別為擬屠氏管招潮、銳齒管招潮、呼喚丑招潮,使臺灣所產的招潮蟹增加到十五種之多,此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紐西蘭的國際期刊動物分類雜誌「Zootaxa」,以及由科技部補助刊印的「台灣蟹類誌 II:沙蟹總科」一書中。
施習德表示,招潮蟹是海岸潮間帶相當常見的一群蟹類,是溼地底棲動物的主要成員。雄蟹擁有一隻重量可占體種三分之一的大螯,且大多數都具有鮮豔的顏色,在潮水退去時,雄蟹常在泥灘地上揮舞打鬥,動作十分醒目。由於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大部分的種類都已經記錄過,難以再有新物種的發現。
此次所增加的物種為擬屠氏管招潮、銳齒管招潮、呼喚丑招潮,前兩種產於金門一帶,但在臺灣西海岸相當稀少。擬屠氏管招潮,雄蟹擁有亞洲招潮蟹中最長的大螯,古稱「擁劍」,目前僅在苗栗與臺南發現過。銳齒管招潮則是英國博物學家斯文豪於1850年代在臺南所採集的,標本現保存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是臺灣最早有正式紀錄的蟹類標本,可惜目前在臺灣本島並未再發現到。呼喚丑招潮在東亞與東南亞一帶均有分布,因此在臺灣是預料中的紀錄,本研究也一併加以確認。
近年來由施習德所主持的團隊,藉由詳細的調查與分子生物的驗證,陸續發表東亞地區所產的賈瑟琳丑招潮、麗彩擬瘦招潮、小笠原擬瘦招潮,今年更增加臺灣所產的三個種類,使臺灣招潮蟹增加到十五種,與鄰近的日本十三種、中國的十一種相比,不但物種多樣性在東亞居冠,甚至還棲息著特有種的臺灣旱招潮。
目前臺灣所產的十五種招潮蟹中,有五種是由施習德團隊自2010年起陸續發現的。施習德指出,此項研究凸顯臺灣海岸具有相當高的物種多樣性,甚至擁有罕見的特有種,值得保育單位加強對於海岸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保育的重視。
資料來源:2016.02.24新浪新聞
==== ==== ==== Natural Coat ® 水土改良方 ==== ==== ====
當海水漲潮到最高位(高潮線)和退潮時退至最低位(低潮線)之間,會曝露在空氣中的海岸區域稱之為『潮間帶』。漲潮時,潮間帶被水淹沒;退潮時,潮間帶露出水面。潮間帶的幅度隨著潮差的大小、地區及坡度而異,潮間帶可以緩衝海浪直接衝擊陸地的力量,如果潮間帶太窄太小,大浪將對陸地造成破壞。
潮間帶孕育著豐富多樣性的生物,是自然教育的最佳教室,但它也是最容易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例如海邊廢土及垃圾的傾倒,工業污水與生活環境廢水的污染,都讓潮間帶當中的浮游生物無法生存,更不用說要讓水草、貝類、海膽、彈塗魚、招潮蟹、白鷺絲等常見的潮間帶生物在此繁衍聚集。
台灣已經有很多潮間帶都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河岸及海岸污泥和泥沙淤積,或是因為工業污水及生活廢水的污染導致水質下降,嚴重時甚至讓整條河川或是海水改變顏色。
如果沒有重視河川及海洋環境,也許\今天還可以找到招潮蟹新物種,明天這些生物就會瀕臨絕種、消聲匿跡。因此,有許\多環境保育人士發起護岸及淨灘活動,將大部分垃圾進行清理,可是污泥和水質污染的問題依然沒有更好解決辦法。
有鑑於此,本公司特別從日本原裝進口水土改良方生物製劑,該產品經當地無數案例證實其產品功\效,廣泛用於海岸、河川、農作物、養殖漁業、畜牧業、樹木植栽、垃圾掩埋場、污水處理場等廠區的水質及土壤改善上,可以說是效果顯著。其中針對因生活排放之廢水流入河川,導致底泥累積所產生的惡臭,只要將製劑溶於水中,之後再撒佈在河川、排水路徑等區域,製劑當中的益菌會在水中增殖,吸收並分解污泥當中的有機物、硫化物及阿摩尼亞,進而改善水質,使惡臭消除。
由於不需要花費太多的人力與大型機具即可撒佈,效果長達一年以上,而且對河川及海洋自然生態及環境都不會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價格經濟優惠,可以說是水質及土壤改良方面的最佳選擇。
歡迎有需要的單位和民眾可上網搜尋水土改良方,或是前往部落格http://naturalcoat.pixnet.net/blog查詢相關資訊,並來電與我們聯繫,我們將會儘速為您服務。